[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鲨鱼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6418.1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9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袁维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维益 |
主分类号: | A01K97/02 | 分类号: | A01K9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鲨鱼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鱼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鲨鱼诱捕器。
背景技术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
鲨鱼,被一些人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但鲨鱼中体型最大的鲸鲨却以小型海洋生物为食物,和须鲸差不多。由于食物具有某种相似性,经过漫长的生物演化,它们长得和须鲸很有相似点,于是“鲸鲨”的名字就理所当然了。
目前除采用延绳钓钓捕鲨鱼以外,基本是以小规模绳钓鲨鱼为主,延绳钓是没有诱鱼功能的,小规模绳钓一般是在船尾挂一小桶,小桶内装有动物内脏及动物血浆作诱饵,吸引鲨鱼前来寻找血源觅食而进行抛绳钓捕鲨鱼,当动物血浆不足时采用人工在桶内添加,往往会引至鲨鱼向人扑来,造成鲨鱼伤人事件,这是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捕捞作业,这样简易的诱鱼装置,不能满足人与鲨鱼的安全距离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诱捕鲨鱼而研发的吸引能力强、作业安全可靠、使鲨鱼高度集群的自动鲨鱼诱捕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鲨鱼诱捕器,该装置由散血桶、血浆输送管、血浆库、机架、固定板、挤压杆、动力装置、传动带、螺套、传动螺杆组成;所述固定板设在机架的上部;所述螺套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板上;设在固定板上的动力装置,通过传动带带动螺套转动;所述传动螺杆设在螺套内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散血桶设在传动螺杆的下端部并与其固定;所述血浆输送管的一端插在散血桶内,另一端与血浆库相连接;所述挤压杆设在固定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螺套上设有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散血桶的上部或固定板的底部设有行程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力装置是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带是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散血桶内设有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鲨鱼特别敏感的血浆发出的血腥味作诱饵,吸引鲨鱼从四面八方前来集群寻找血源索饵觅食,从而达到诱捕目的,大大提高了自动钓捕鱼机的生产效率。
本装置散血桶下行进行投放血浆诱鱼时,采用机构自动化实现动作,避免了鲨鱼对捕捞作业人员可能被造成伤害的危险性。当钓捕作业完成终止血源投放时,机构挤压排血机械动作避免散血桶内的海绵体剩余血浆继续滴入海中,使后续来的鲨鱼缠绕不走。避免了鲨鱼对进入钓捕浮台进行作业的人员可能造成伤害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2中螺套的放大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机架; 2、固定板;
3、电机; 4、链条;
5、螺套; 6、传动螺杆;
7、挤压杆; 8、散血桶;
9、血浆输送管; 10、血浆库;
11、齿轮; 12、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鲨鱼诱捕器,它是由机架1、固定板2、电机3、链条4、螺套5、传动螺杆6、挤压杆7、散血桶8、血浆输送管9、血浆库10组成,固定板2设在机架1的上部,螺套5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板2上,设在固定板2上的电机3,通过链条4与齿轮11的啮合带动螺套5转动,传动螺杆6设在螺套5内并与其螺纹连接,散血桶8设在传动螺杆6的下端部并与其固定,血浆输送管9的一端插在散血桶8内,另一端与血浆库10相连接,用于挤压散血桶8的挤压杆7设在固定板2的底部。行程开关12设在固定板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采用血浆在水中所发出的血腥味来吸引鲨鱼从四面八方前来血源觅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维益,未经袁维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6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迭式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基于TDOA的超声波测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