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镀废水处理用电絮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5760.X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8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辉;杨基峰;朱济群;黄小兵;肖进春;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C02F1/62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游崇俊 |
地址: | 415004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废水处理 用电 絮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镀废水处理用电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废水特别是电镀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沉降、电解和膜处理等。电絮凝技术是以铝、铁等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或脉冲电流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Al3+、Fe2+等离子,在经过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转变成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直至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同时,带电的污染物颗粒在电场中泳动,其部分电荷被电极中和而促使其脱稳聚沉。目前电絮凝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油田、石化、矿冶、电镀、印染、纺织、中水回用等行业,可对含油脂、重金属、色素等废水具有独特的处理效果。但运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传统电絮凝设备主要以单极式或复极式板式反应器为主,不适用于处理含较低浓度的重金属废水,并且能耗高、电极消耗快,导致运行成本较高,而电极钝化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用的电絮凝装置,能在重金属不分流情况下实现多种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去除,可延缓阳极钝化,已解决电镀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阳极消耗过快、电能消耗过高等问题。且可有效降低阳极钝化率,以降低电耗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废水处理用电絮凝装置,在壳体内设置阳极和阴极,在壳体上端位置分别开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下端有开有排泥孔的沉降槽,排泥孔上有可拆御的封闭用装置,即排泥孔可依据需要打开和关闭;壳体内的下端是连通的,在壳体上端用绝缘片将阳极与阴极之间分隔,再通过固定器件将两电极固定于壳体上。一般而言,阳极布置于阴极靠近壳体中心的一侧,即以壳体为中心,阴极在阳极的外侧,阴极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而阳极则采用铁(或铝)材质制成。
而更方便和简洁的装置布置是: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两对侧位置。
沉降槽与壳体的连接方式采用:制作时一体化成形的方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减少阳极损耗、延缓阳极钝化、降低电能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占地面积小、易于维护和实现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处理电镀废水的电絮凝装置,包括壳体5以及内部的阳极1和阴极2,所述壳体5右上侧位置设有进水口3,壳体5左上侧位置设有出水口4,两个电极1和2与不锈钢壳体5中设有绝缘垫6,最终通过不锈钢螺丝固定于壳体上;底部设有沉降槽7,沉降槽7与壳体5是制作时一体化成形的方式连接;沉降槽7带有排泥孔8,排泥孔上有活动塞,不排泥时闭住塞子即可;阴阳两极在壳体上部设有接电点,阴阳两极在壳内的底部相通。
具体使用时,从进水口3进入待处理的原水,将阴阳两极通电后,两圆柱形电极间形成闭合回路。废水由进水口的阴极外侧进入装置内,从底部进入两电极间,装置开始工作,阳极上溶解出Al3+(或Fe2+),阴极上H+被还原成H2,溶液中OH-浓度不断上升,此时溶液中形成絮凝剂,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这样废水从进入两极间后,通过多次的沉淀絮凝作用,能够将重金属去除,并随水流从出水口流出,其中部分沉降速率快的絮状物进入底部沉降槽7,打开排泥可孔可由底部排出。由于采用了圆柱形电极,可加快了电极间水流速率,从而可延缓电极钝化、降低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57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反冲洗自流式好氧池泥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反渗透净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