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络筒机空管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5373.6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8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朱起宏;刘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21/2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络筒机空管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络筒机的附属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自动络筒机空管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空管输送装置是自动络筒设备上将单锭退绕完纱线后的空纱管经皮带输送到机头进行集中处理的一种附属装置。
现有空管输送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前一段为平皮带传动,依靠摩擦力将单锭退绕完纱线的空纱管向机头方向运输,后一段为提升带传动,依靠提升带上面一定高度的挡块,将平皮带输送过来的空纱管提起到一定高度后送到收集容器中。
在连续将空纱管向前上方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提升带上安装有立式挡块的原因,平皮带轮与提升带轮衔接处的间距会出现时大时小的变化。 这样会导致在间距大时容易卡住未被顺利提起的空纱管,从而将运转的提升带挡块卡死,损坏皮带,减少了使用寿命,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空管输送装置,避免提升带挡块卡死,保证空纱管顺利提起,提高空管输送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络筒机空管输送装置,包括变速箱、平皮带、平皮带轮、提升带轮、提升带及提升带上的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皮带轮与提升带轮之间设置一弧形护板,所述弧形护板凹面朝向提升带轮,且弧度与提升带轮一致,所述弧形护板的下端位于提升带轮下方,弧形护板的上端靠近平皮带轮上的上层平皮带。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块的高度为25-30毫米,所述弧形护板与提升带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挡块的高度。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弧形护板上部为一段向平皮带轮弯折的平板,所述平板倾斜设置,平板末端位置最高,平板与弧形护板弧形段的折角处位置最低,平板末端位置略低于平皮带轮上的上层平皮带。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板与水平夹角为10°-15°。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护板平板与弧形段的折角形成突出的尖角。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护板弯弧段的长度为160-170毫米,弧形护板的平板一段的长度为20-28毫米,所述弧形护板弯弧段与平皮带表面的最小间距为3毫米。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变速箱壳体上设置两个螺纹孔,有一外侧板与变速箱壳体平行设置,外侧板上设置两个固定孔,有两根六棱柱的一端为外螺纹,另一端面上开有螺纹孔,两根六棱柱的外螺纹端分别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上对应的螺纹孔中,两根六棱柱另一端面上的螺纹孔分别与外侧板上对应的固定孔平齐,用螺钉穿过外侧板上的固定孔,并紧固到六棱柱的螺纹孔内,将外侧板固定,使弧形护板夹持在变速箱壳体与外侧板之间定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置3个定位光孔,外侧板上对应设置3个定位孔,有3根定位柱平行间隔排列焊接在弧形护板弯弧段的凸面上,3根定位柱两端伸出弧形护板两侧边沿,并分别插入所述变速箱壳体上3个定位光孔和外侧板上3个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平皮带轮与提升带轮之间的设置一弧形护板,在提升带转动过程中,纱管未被挡块挡住顺利提起运走时,落到弧形护板上经由下一挡块托住纱管将其提起送走。有效地避免了纱管被卡,提高了空管输送效率,延长了空管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的弧形护板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络筒机空管输送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络筒机空管输送装置上安装侧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络筒机空管输送装置中变速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空管输送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变速箱2、平皮带1、平皮带轮5、提升带轮8、提升带4、提升带4上的挡块4-1。
将现有平皮带轮5与提升带轮8的最小间距加大,并使挡块4-1的高度提升。在平皮带轮5与提升带轮8之间的设置一弧形护板7,所述弧形护板7凹面朝向提升带轮8,所述的弧形护板7的弧度与提升带轮8一致,两者的间距保持均匀一致。所述弧形护板7的下端位于提升带轮8下方,弧形护板7的上端靠近平皮带轮5上的平皮带1上层。
上述挡块4-1的高度为25-30毫米,所述弧形护板7与提升带4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挡块4-1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5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