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层式复合土工膜减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5334.6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5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明;梁现培;任金明;陈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层式 复合 土工 膜减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层式复合土工膜减渗结构。适用于斜墙式铺设的复合土工膜防渗的围堰或土石坝。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近年来一批高坝、超高坝陆续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多采用全年断流围堰、隧洞导流方式,为加快施工进度,大坝上、下游围堰多采用土石围堰,不少为覆面式斜墙复合土工膜防渗的型式。但据统计,近47%工程的复合土工膜土石围堰存在相对严重的渗漏,尤其在防渗墙的接头处或基础锚固处,这些软硬交界部位可能因复合土工膜应变集中而存在结构性的损坏,且这些部位的损坏难以完全避免。如何应对接头处或锚固处复合土工膜损坏后集中渗漏及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仍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简便且成本低的叠层式复合土工膜减渗结构,以提高复合土工膜防渗的可靠性,减少渗漏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层式复合土工膜减渗结构,该减渗结构设置在河床段和岸坡锚固段,河床段包括立于土石围堰中的防渗墙及一端固定于防渗墙顶部的复合土工膜,复合土工膜下面为砂砾石垫层;岸坡锚固段包括混凝土趾板、砂砾石垫层、复合土工膜和上覆预制混凝土板,复合土工膜衬于砂砾石垫层与上覆预制混凝土板之间且一端预埋于混凝土趾板内,其特征在于:
河床段,在防渗墙与复合土工膜的结合处布置截漏复合土工膜,截漏复合土工膜呈Z字形,包括左侧水平预埋段、中间竖直段和右侧水平叠合段,左侧水平预埋段与防渗墙连接,中间竖直段植入光面土工膜;
岸坡锚固段,在混凝土趾板与复合土工膜的结合处布置截漏复合土工膜,截漏复合土工膜呈Z字形,包括左侧水平预埋段、中间竖直段和右侧水平叠合段,左侧水平预埋段与混凝土趾板连接,中间竖直段植入光面土工膜。
所述光面土工膜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复合土工膜与防渗墙或混凝土趾板连接部位另行布置一层截漏复合土工膜,当复合土工膜发生局部拉剪破坏时,渗透水流被下层的截漏复合土工膜拦截,可防止复合土工膜局部损坏引起其周边渗透坡降剧增而导致填料流失及裂缝加剧,提高了复合土工膜用于土石围堰防渗的可靠性,并且该叠层式复合土工膜减渗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施工简便及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河床段叠层式复合土工膜减渗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由复合土工膜1、截漏复合土工膜2、光面土工膜3、砂砾石垫层4和防渗墙5等组成。其中防渗墙5立于土石围堰内,复合土工膜1一端预埋于防渗墙5顶部,复合土工膜1下面为砂砾石垫层4。本例中在复合土工膜1与防渗墙5的连接部位另行布置一层截漏复合土工膜2,并保证该截漏复合土工膜与复合土工膜1具备一定的叠合长度。
如图2所示,截漏复合土工膜2布置成Z字形,从左往右依次分为左侧水平预埋段、中间竖直段和右侧水平叠合段。截漏复合土工膜2的左侧水平预埋段预埋于防渗墙5内,向上弯折沿土石围堰与防渗墙5间连接缝隙布置中间竖直段,右侧水平叠合段垫于复合土工膜1与砂砾石垫层4之间。在截漏复合土工膜2竖直段与防渗墙5间置入光面土工膜3,厚度达到1mm以上,旨在提供截漏复合土工膜2与防渗墙5之间光滑接触而不至摩擦损坏。
若复合土工膜1损坏,则渗透水流被截漏复合土工膜2拦截。截漏复合土工膜2右侧与复合土工膜1叠合并被上覆土层及水荷载压紧,水流沿两层膜接触面流失的可能性小。由于截漏复合土工膜2一端较为自由且面积较小发生应变集中损坏的可能性也小。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岸坡锚固段叠层式复合土工膜减渗结构,该结构由复合土工膜1、截漏复合土工膜2、光面土工膜3 、砾石垫层4、混凝土趾板6和上覆预制混凝土板7等组成,本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例中在复合土工膜1上面压有上覆预制混凝土板7;由于本例适用于岸坡锚固段,故将实施例1中的防渗墙5替换成本例中的混凝土趾板6,其余结构布置基本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5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