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4885.0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明;徐建明;沈明飞;刘文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地下室 网膜 式后浇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为了消除或减轻混凝土因温收缩变形和结构沉降变形等对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往往在地下室的某些部位设置混凝土后浇带。而现有的后浇带混凝土局部出现渗漏现象,同时因留置后浇带后对地下室施工工期的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不仅消除了后浇带混凝土局部渗漏现象,而且消除了因留置后浇带后对地下室施工工期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包括设置于两个墙板之间的后浇带主体,后浇带主体与两个墙板之间均设有收口网,收口网中部设有止水钢板,后浇带主体的下方设有抗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收口网的下方设有外贴止水带。
进一步地,所述抗压板上设有箍筋和若干受力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衔接紧凑,大大提高了施工工效,保证了工程质量;不仅消除了后浇带混凝土局部渗漏现象,而且消除了因留置后浇带后对地下室施工工期的不利影响;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室墙板后浇带的清理。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墙板;2、后浇带主体;3、收口网;4、止水钢板;5、抗压板;6、外贴止水带;7、箍筋;8、受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包括设置于两个墙板1之间的后浇带主体2,后浇带主体2与两个墙板1之间均设有收口网3,收口网3中部设有止水钢板4,后浇带主体2的下方设有抗压板5。所述收口网3的下方设有外贴止水带6。所述抗压板5上设有箍筋7和若干受力筋8。
具体施工时:
1、墙板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并满足规范要求。
2、抗压板5的钢筋绑扎、支模、浇筑混凝土,当工程设计未明确抗压板时,抗压板的构造尺寸可按如下:厚度200mm,长度为(L+900)mm,两端分别搭接450mm,高度与墙板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3、抗压板5的拆模,外贴止水带,抗压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时拆模,拆模后分别弹出后浇带的界面线和外贴式止水带的边线。止水带的位置应偏向后浇带内一侧,使其中线处的O形圈避开界面线。然后用粘结胶将止水带粘贴在抗压板上。
4、放置止水钢板4,止水钢板4带用Φ12U形圆钢焊接在结构钢筋上,其碗口方向应面朝迎水面,位置应双向居中。钢板止水带接缝应平接,接缝处满焊。
5、放置收口网,因后浇带混凝土设内置式止水钢板4,收口网在钢板止水带处断开,所以安装前用钢丝剪按所需宽度对网模进行裁剪,并按结构钢筋的间距在网模的边缘处剪开口子,以便于钢筋穿越。为保证模板有一定的刚度,收口网的厚度应≥0.3mm,并采用Φ10圆钢支架焊接在结构钢筋上。
6、墙板支模、浇筑墙板混凝土,浇筑墙板混凝土时,不得撞击网模和钢板止水带,振动棒离开网模的距离不小于300mm。振捣混凝土时应观察网模面的溢浆情况,当网模孔眼被水泥浆充盈时应移动振捣点,不应过振、漏振。
7、后浇带留置保护。在后浇带留置期应对后浇带进行保护,后浇带上口两侧砌皮砖并用九夹板将后浇带覆盖,以防止施工垃圾和施工废水的进入及人员踩踏。
8、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在达到规定的留置时间后浇筑,浇筑前先对后浇带内的钢筋和垃圾用钢丝刷及压力水进行清洗。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混凝土终凝前应采用抹面机械或人工多次抹压,拆模后应用薄膜及时覆盖、养护。
上述工程按本工发明施工后,后浇带留置期的观感质量明显提高,后浇带混凝土均未发现渗漏,后浇带分项工程质量优良;室外土方回填的施工期得以缩短。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4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耐腐蚀螺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催化污水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