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工件用阳极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4583.3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纪红;李永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5D11/02 | 分类号: | C25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薄观玖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工件 阳极 氧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金属表面阳极氧化处理的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工件用阳极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阳极氧化是指采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或合金工件的表面生成阳极氧化膜的过程,阳极氧化膜可起到保护、装饰、绝缘等作用。阳极氧化是表面处理的最常用手段之一,在机械零件,飞机汽车部件,电子器件,金属日用品和建筑装饰材料的表面处理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阳极氧化装置可用于实现工件的阳极氧化过程,现有的阳极氧化装置通常包括工作槽、阴极板、导电梁、过滤器、热交换槽、储液槽几个部分,各部分彼此分立、平行放置,结构松散,占地面较大;通常的导电梁为厚度10 mm左右的铝板,与工件或挂具之间需要通过捆绑或螺丝的方式进行连接;通常的阴极板为铅板,导电率低且易污染槽液和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造价低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功能较为完备、操作简单的适用于小型工件的阳极氧化装置。
一种小型工件用阳极氧化装置,包括主体槽、阴极板、导电梁和冷却槽;其中主体槽通过主体槽隔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储液槽,上层通过上层隔板将左侧分为工作槽,右侧分为副槽;所述储液槽底部设置多孔板;所述工作槽底部设置喷液管,所述喷液管通过泵体和管路与储液槽相连;工作槽底部两侧设置喷气管,工作槽右侧上部设置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槽相连接;工作槽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1个阴极板;工作槽顶端中部设置导电梁;在主体槽外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冷却槽,冷却槽底部设置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通过2条管路伸入储液槽,2条管路下端分别位于储液槽底部。
所述主体槽1为一体结构,其材质为PVC材料。
所述储液槽5和所述工作槽6的体积比不小于3:1。
所述多孔板8距所述储液槽5底板的距离不大于10 cm。
所述阴极板2的材质为纯铝材料。
所述阴极板2与工作槽6之间通过PVC螺丝相连。
所述导电梁3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其形状为U型,厚度为1.0 mm~1.5 mm。
所述导电梁3与工作槽6之间通过不锈钢螺丝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主体槽为上下两层的一体结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2. 本实用新型在储液槽中使用多孔板进行过滤,无需另加过滤设备,减少了装置的制造成本;
3. 本实用新型使用厚度为1.0 mm~1.5 mm之间的U型不锈钢板作为导电梁,通过夹子就可实现工件与导电梁的连接,无需使用螺丝、捆绑等复杂的连接方式,操作简单方便;
4. 本实用新型使用铝板取代铅板作为阴极板,提高了导电效率,减少了对槽液的污染,降低了氧化过程中的能耗;
5. 本实用新型可对铝、镁等多种金属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主体槽;2-阴极板;3-导电梁;4-冷却槽;5-储液槽;6-工作槽;7-副槽;8-多孔板;9-喷液管;10-喷气管;11-溢流口; 12-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工件用阳极氧化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小型工件用阳极氧化装置,包括主体槽1、阴极板2、导电梁3和冷却槽4;其中主体槽1通过主体槽隔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储液槽5,上层通过上层隔板将左侧分为工作槽6,右侧分为副槽7;所述储液槽5底部设置多孔板8;所述工作槽6底部设置喷液管9,所述喷液管9通过泵体和管路与储液槽5相连;工作槽6底部两侧设置喷气管10,工作槽6右侧上部设置溢流口11,所述溢流口11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槽5相连接;工作槽6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1个阴极板2;工作槽6顶端中部设置导电梁3;在主体槽1外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冷却槽4,冷却槽4底部设置热交换器12;所述热交换器12通过2条管路伸入储液槽5,2条管路下端分别位于储液槽5底部。
所述主体槽1为一体结构,其材质为PVC材料。
所述储液槽5和所述工作槽6的体积比不小于3:1。
所述多孔板8距所述储液槽5底板的距离不大于10 cm。
所述阴极板2的材质为纯铝材料。
所述阴极板2与工作槽6之间通过PVC螺丝相连。
所述导电梁3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其形状为U型,厚度为1.0 mm~1.5 mm。
所述导电梁3与工作槽6之间通过不锈钢螺丝相连。
储液槽5中的氧化用溶液通过喷液管9进入到主体槽1上层的工作槽6中,当工作槽6中的溶液高度达到溢流口11的高度时,多余的溶液通过溢流口11流回到储液槽5中,如此循环往复,保证了氧化溶液不断的循环更新,并维持在所需的液面高度。与此同时,压缩空气通过喷气管10进入到工作槽6中,对氧化溶液形成搅拌,保证了工作槽6中液体温度的均匀性。在溶液循环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经过多孔板8的过滤,在储液槽5的底部自然沉降下来,不再参与循环。另一方面,储液槽5中的氧化溶液通过连接管与冷却槽4中的热交换器12完成热量交换后,又回流到储液槽5中。这就保证了在主体槽1中参与循环的氧化的溶液都为冷却的溶液。当工作槽6中的溶液达到稳定高度和温度后,将工件夹在导电梁3上,开启氧化电源,即可对工件进行阳极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4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