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4523.1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2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陈涛;傅学成;夏建军;包志明;张宪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2C5/02 | 分类号: | A62C5/02;A62C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江增俊 |
地址: | 30038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空气 泡沫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灭火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城市汽车拥有量成倍增长,为了解决车辆存放问题,各地建设了越来越多的地下停车库和立体车库。由于汽车本身是易燃固体材料,油箱及汽车润滑系统又存有大量易燃易爆的汽油和润滑油,一旦引发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燃烧,且火灾状况十分复杂,普通灭火系统很难将其及时、有效扑灭,因此易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
泡沫灭火系统是扑救甲、乙、丙类液体火灾普遍使用的灭火系统,在GB50067《汽车库防火规范》中已将泡沫喷淋灭火系统列为可选的灭火系统。
现有泡沫喷淋灭火系统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泡沫产生方式:(一)采用吸气式泡沫喷头,管路中输送的是泡沫溶液,在泡沫喷头出口位置靠泡沫溶液射流而产生负压,从而吸入空气形成泡沫。(二)采用非吸气式泡沫喷头,无空气吸入口,其喷射模式类似于洒水喷头或水雾喷头,主要用于水成膜泡沫-水喷淋系统。
上述第一种泡沫产生方式产生的泡沫发泡倍数很低,泡沫稳定性不高、泡沫状态不可调,并且在实际火场中的气体温度一般较高,泡沫喷头出口吸入火场高温气体将严重影响泡沫的灭火效果。上述第二种泡沫产生方式产生的泡沫稳定性很差、发泡倍数极低,且泡沫状态不可调,无法充分发挥泡沫灭火技术的优势。因此,现有泡沫喷淋灭火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复杂的火灾形势。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技术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泡沫灭火技术。与传统负压式泡沫灭火技术相比,通过正压方式产生的压缩空气泡沫具有泡沫结构更细腻、均匀,泡沫稳定性更高等特点,从而可充分发挥泡沫灭火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灭火效能,并且压缩空气泡沫具有低摩擦阻力、发泡倍数可控的特点,可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调整适宜发泡倍数和泡沫状态。但是,当前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结构复杂、操作及维护要求高,且主要用在消防车等移动式灭火装备上,目前还没有针对车库、飞机库、库房等特定场所的压缩空气泡沫自动灭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泡沫喷淋灭火系统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泡沫稳定性高、泡沫状态可调、灭火效能高,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专门用于汽车库、飞机库等固定场所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包括水泵、泡沫液储罐、泡沫泵、空气压缩机及其气体缓冲罐、泡沫产生器和泡沫喷头,特征是,所述水泵出口设有压力调整阀,所述泡沫液储罐出口管路依次连接有截止阀、泡沫泵和第一单向阀,所述水泵出口的压力调整阀和泡沫液储罐出口管路中的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设有连接于泡沫产生器液体进口的共用连接管路,所述共用连接管路设有流量传感器,其输出信号连接于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输出的电信号连接于泡沫泵流量控制输入端,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气体缓冲罐出口与泡沫产生器气体进口之间依次连接有减压阀、流量调节阀、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电磁阀的自动控制输入端连接于火灾报警系统,所述泡沫产生器泡沫出口连接有泡沫主输送管,主输送管与特定防护场所的输送压缩空气泡沫的固定管网相连接,固定管网的各管端设有泡沫喷头。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水泵出口设置的压力调整阀是调压阀或手动调节阀,设置手动调节阀的水泵其出口与入口之间设有回流调节阀。
所述水泵采用消防离心泵,出水压力为0.4~1.6Mpa。
所述泡沫泵采用齿轮泵或隔膜泵或柱塞泵或计量泵,泡沫液压力为0.4~2.0Mpa。
所述流量传感器采用液体涡轮流量传感器或电磁流量传感器或涡街流量传感器。
所述空气压缩机采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或滑片式空气压缩机,供气压力范围为0.5~1.6Mpa。
所述固定管网各管端的泡沫喷头以灭火泡沫主输送管末端为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泡沫喷头以四只为一组,组中每两只泡沫喷头之间分别设有连通支管,两连通支管的中点设有第三级连通管,各组第三级连通管的中点设有第二级连通管,各第二级连通管的中点设有第一级连通管,第一级连通管的中点与泡沫主输送管末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4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变温扩散工艺的方法
- 下一篇:不等宽镀锡L型铍青铜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