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孔深度可调的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4447.4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晓云 |
主分类号: | B23B39/00 | 分类号: | B23B39/00;B23B5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深度 可调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深度可调的机床。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对机械加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苛刻。钻削通孔或盲孔是机械加工中的常规操作。钻孔的普通方法是直接在射孔枪上面钻削盲孔,工人只能凭经验进行钻孔,很难准确地知晓当前的钻孔深度,因而此方法很难控制钻削的深度。
另外随着数控机加工行业在现代工业中越来越普及,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速度在加工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数控加工中,盲孔加工通常我们都是先进行表面切削加工,在有保证的平整度后,再进行对刀加工。但是有些工件是不需要对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这样要保证盲孔深度也经常进行一些简单的粗加工,为工人的加工增加了工序,延长了工时,不利于利益最大化。但是不进行粗加工表面不平整,对每个盲孔加工都需要进行重新对刀,加工过程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孔深度可调的机床,其能够根据加工需要调节孔深,调节好后固定数控加工深度,在加工中省去表面加工的工序,还避免了重复对刀的繁琐步骤,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孔深度可调的机床,包括机床外壳、刀库、机床主轴、机床钻头卡件、控制面板和机床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机床外壳内部设有机床工作台,机床工作台的正上方设有机床主轴,机床主轴端部中心设有机床钻头卡件,钻头本体安装在机床钻头卡件上,所述钻头本体包括钻杆、钻柄和钻头,所述钻柄通过安装夹具与机床钻头卡件固定连接,所述钻杆上设置有钻套,钻头一端穿出钻套外,钻套靠钻头一端设置有合金刀具,所述钻套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螺纹调节孔,调节螺杆穿过螺纹调节孔其末端连接到钻杆。
优选地,所述机床钻头卡件与钻头本体之间设有垫环。
优选地,所述垫环的厚度为5mm~25mm。
优选地,所述钻头上标识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钻头本体具有钻孔深度定位的功能,能够在深度调节好后固定数控加工深度,在加工中省去表面加工的工序,还避免了重复对刀的繁琐步骤,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加工效率。由于设有刀库,可以放置调整好的常用深度的刀具。由于使用了一定厚度的垫环,在孔深调好后还能有一定的可调范围,将其装入刀库内,只需更换成型刀片便可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机床钻头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床外壳,2、刀库,3、机床主轴,4、机床钻头卡件,5、控 制面板,6、机床工作台,7、钻头本体,8、钻杆,9、钻柄;10、钻头,11、钻套,12、合金刀具,13、调节螺杆,14、垫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一种钻孔深度可调的机床,包括机床外壳1、刀库2、机床主轴3、机床钻头卡件4、控制面板5和机床工作台6,机床外壳1内部设有机床工作台6,机床工作台6的正上方设有机床主轴3,机床主轴3端部中心设有机床钻头卡件4,钻头本体7安装在机床钻头卡件4上,所述钻头本体7包括钻杆8、钻柄9和钻头10,所述钻柄9通过安装夹具与机床钻头卡件4固定连接,所述钻杆8上设置有钻套11,钻头10一端穿出钻套11外,钻套11靠钻头10一端设置有合金刀具12,所述钻套1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螺纹调节孔,调节螺杆13穿过螺纹调节孔其末端连接到钻杆8。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杆调整钻套与钻头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加工深度。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机床钻头卡件4与钻头本体7之间设有垫环14,所述垫环14的厚度为5mm~25mm。为了精准调节钻头加工深度,在所述钻头10上标识有刻度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晓云,未经侯晓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44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自旋接头结构
- 下一篇:内衬玻璃钢管的钢筋砼排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