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4126.4 | 申请日: | 201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董杰;朱桂波;高建美;孙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莱阳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肠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治疗盆腔炎、肠粘连、结肠炎等疾病,以及肠道清洁都需要采用灌肠处理,常规的灌肠处理方式是采用直径10毫米~15毫米的普通柔性塑胶管,该塑胶管的前端有一出水孔,塑胶管的后端直接连接输送灌肠液的管道或仪器。该塑胶管虽然结构简单,但在使用中,该塑胶管锐利的前端很容易划伤病人肠道黏膜,并且由于前端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出水孔,致使灌肠过程中因灌注速度过快给病人带来痛苦。另外,保留灌肠是治疗和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采用上述塑胶管保留灌肠法因存在药液容易外溢,塑胶管容易从肠道中滑脱,液体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且吸收不完全等诸多不足,而且推注药液的速度难以掌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安全,药液不易外溢,操作方便的灌肠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灌肠器,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的顶端设有封闭体,管状主体的底端设有通液阀门和注液口,在管状主体的外壁设有气囊,气囊分别通过管状主体侧壁内设有的气道、充放气管与充气阀连通,位于气囊上面且在管状主体1的侧壁设有1个或1个以上的出液口。
作为改进,位于气囊下面且在管状主体的外壁圆周设有标志节,所述标志节与封闭体的顶端距离为15~20厘米。
上述管状主体的材料采用硅橡胶或软聚氯乙烯塑料。
上述封闭体为半球体或半椭圆体形状。
上述出液口的直径为0.8~1.2毫米。
上述注液口的内径与注射器前端乳头的外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封闭体采用半球体或半椭圆体形状,顶端圆滑,容易插入肠道,而且不会划伤病人肠道黏膜,使用安全,减轻病人痛苦。本实用新型管状主体设有气囊,当需要固定本实用新型灌肠器和防止药液外溢时,只需要通过充气阀在气囊中充入气体或液体,使气囊撑开并卡结在肠道内壁上,从而使灌肠器固定牢靠,而且药液不易外溢,药液可以保留较长时间;需要拔出灌肠器,只需要打开充气阀,将气囊中的气体或液体放出即可顺利拔出。本实用新型管状主体设有标志节,作为掌握灌肠器插入肠道的深度标记,患者可以自己摸索操作。本实用新型在管状主体的上端侧壁设有1个或1个以上直径较细的出液口,液体灌注速度不至过快,减轻病人痛苦。当需要在肠道内保留一段时间的液体时,只需将通液阀门关闭,药液就不会回流。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方便,药液不易外溢,操作方便,而且结构新颖。
附图说明
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灌肠器,包括管状主体1,所述管状主体1的顶端设有封闭体10,管状主体1的底端设有通液阀门7和注液口8,在管状主体1的外壁设有气囊2,气囊2分别通过管状主体1侧壁内设有的气道9、充放气管6与充气阀5连通,在管状主体1的上端侧壁设有1个或1个以上的出液口3,本实施例采用4个出液口,而且沿周向等间距排列,出液口3的直径为0.8~1.2毫米。位于气囊2下面且在管状主体1的外壁周围设有标志节4,所述标志节4与封闭体10的顶端距离为15~20厘米。所述管状主体1的材料采用硅橡胶或软聚氯乙烯塑料。所述封闭体10的顶端为半球体或半椭圆体形状。本实施例管状主体1管壁外径为5~6毫米,长度50厘米。本实施例气囊采用球囊,利用活塞式注射器通过充气阀在气囊中充入气体或液体,气囊可注入液体30ml,气囊撑开后防止灌肠液外溢,管状主体长50厘米,患者可经腹部自行注入气体或液体,简单方便。注液口8的内径与注射器前端乳头的外径相适配,便于通过活塞式注射器将气体或液体充入气囊。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灌肠器通过肛门插入肠道之前,打开充气阀开关,将气囊完全捏瘪,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将灌肠器按照要求深度插入肠道内,插入长度一般为15~20厘米,标志节4位于肛门处即可;通过充气阀,往气囊充入一定气(液)体,使气囊膨胀并卡结在肠道内壁上;打开通液阀门,通过注液口往灌肠器通入一定量的液体,液体灌毕,关闭通液阀门,使灌肠液体在肠道内保留指定时间,最后打开通液阀门,使残存的灌肠液回流后,放掉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并拔出灌肠器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华,未经王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41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