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挡风玻璃自动除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83580.8 | 申请日: | 201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6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孙勤英;王党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S1/08 | 分类号: | B60S1/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挡风玻璃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器领域,涉及一种挡风玻璃自动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汽车眼睛,驾驶员必须通过前挡风玻璃观察行车路线、了解道路交通状况。但是,如果遇到雨水天气或者低温天气,挡风玻璃的内部就会起雾,影响汽车外部环境的可见性,模糊驾驶员的视线,使驾驶员难以准确掌握外部交通状况,尤其是突发状况出现时,更使得驾驶员不能有效地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事故的发生,影响行车安全。
现有车辆的除雾方法大概有三种:一、保持良好的通风,使车内外空气进行交换,降低车厢内外的湿度和温度差;二、直接对车辆挡风玻璃进行加热,使挡风玻璃的温度升高,并高过车型内露点的温度;三、使车内空调置于外循环模式,车厢内的相对湿度迅速降低。三种方法虽然都能够有效地解决挡风玻璃雾气的问题,但是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不利于车内的环境保温状态,降低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程度,同时驾驶员对除雾方法的掌握不当会大大增加油耗,且如果车辆在除雾模式下长时间过度运行会使内外温差变大造成玻璃外侧结雾的现象;第二种方法是对挡风玻璃加热,若玻璃上已结有冰霜就不能使用,此外加热时间的长短对挡风玻璃有很大的影响,长时间持续加热会使得挡风玻璃温度过高,造成玻璃破碎甚至炸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挡风玻璃内侧的水雾状态并且定期清理的挡风玻璃自动除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挡风玻璃自动除雾装置,包括水雾传感器、单片机和执行机构,水雾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控制芯片与步进电机相连,步进电机与执行机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所述的水雾传感器为两个,所述的执行机构为两个。
所述的单片机采用AT89C2051单片机。
所述的控制芯片采用TA8435控制芯片。
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检测挡风玻璃内侧的水雾状态,此装置并能根据检测到的水雾浓淡程度,装置以不同的速度或频率对挡风玻璃进行清洁、擦除水雾。本实用新型工作可靠,除雾效果良好,且能够根据挡风玻璃表面雾气状况改变工作频率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关系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挡风玻璃自动除雾装置,包括水雾传感器、单片机和执行机构,水雾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控制芯片与步进电机相连,步进电机与执行机构相连。
所述的两个水雾传感器安装在挡风玻璃左右两侧,用于检测室内挡风玻璃的水雾情况,并将模拟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单片机。
所述的单片机采用AT89C2051单片机,单片机用于接收水雾传感器的电信号,判断挡风玻璃上的水雾浓度,并向控制芯片输送控制信号。
所述的控制芯片采用TA8435控制芯片,用于接收单片机传动的控制信号,并向步进电机输送脉冲信号。
所述的两个执行机构和雨刷的结构类似,安装在车厢内部挡风玻璃左右两侧。
车辆启动后,水雾传感器开始工作,检测车内挡风玻璃的水雾湿度,若有雾气生成,则向单片机输入雾气浓度信号,单片机对此信号进行判断,并向控制芯片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分为低、中、高、较高、很高五种),控制芯片根据控制指令的不同向步进电机发送不同频率、不同宽度的脉冲信号,步进电机随脉冲信号带动执行机构进行往复运动,对挡风玻璃进行擦拭,出去挡风玻璃上的雾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35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