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3494.7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2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肖潇;吴良信;李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资福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5/07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812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囊内窥镜,特别是指一种带双镜头的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胶囊式内窥镜是医学发展的科技新产品,其日渐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上各种病症的临床诊断,采用无痛无创伤的监测诊断,口服后进入人体胃或肠道中,通过其镜头组件近距离拍摄其内部的胃或肠壁状况,以进行临床诊断,减轻患者的临床痛苦。
现有的胶囊内窥镜,采用单镜头拍摄,所摄取的角度单一,拍摄范围有限,提供的诊断图像数据有限。并且,由于现有的内窥镜的天线装设于电路板上,与电池较近,电池对天线的干扰,影响了其所摄影像或图像的清晰度,及其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通过在镜头上缠绕天线,使得天线远离电池,减少干扰,扩大拍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通过增设双镜头扩大拍摄的范围,使得胶囊内窥镜在胃或肠道中蠕动时,可同时拍摄胶囊两端的肠壁或胃壁上的图像或影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状壳体以及内置于其中的成像系统、照明系统、信号收发系统和电源,其中,所述电源分别与成像系统、照明系统和信号收发系统电连接,所述胶囊状壳体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透明的镜头盖,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一组镜头,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所述天线装设于镜头的外周,所述镜头透过壳体前端的镜头盖拍摄并采集体腔内的图像,将所述图像经由天线发射至检测设备中。
优选地,所述天线缠绕于一镜头的外周,通过盘旋地环绕于镜头外周,既可延长天线的长度,提升天线的性能,增强了天线的信号强度,且有效利用了胶囊空间。
优选地,所述镜头为两组,所述镜头对称设置于胶囊壳体的两侧,所述电源设置于两组镜头之间。天线与电源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以减少电源对天线的干扰。
优选地,所述胶囊内窥镜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天线电连接的射频电路、与镜头电连接的视频传感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镜头的一端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电源设置于电路板之间。所述电源与天线之间的间距为6-10mm。所述天线的高度为4-8mm。所述天线的匝数为3-5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内窥镜在两端对称设置有两镜头,取代了原有的单镜头的胶囊内窥镜,通过多角度的拍摄,增大了在胃或肠道内的拍摄范围;另外,天线盘旋式地环绕于镜头上,既可增大了天线的信号强度,提高了天线的性能,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胶囊空间,取代了原有天线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方式,使得电源和天线之间的间距扩大,大大减少了因电源工作给天线带来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了所摄影像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胶囊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囊内窥镜的电路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状壳体1以及内置于其中的成像系统2、照明系统3、信号收发系统4和电源5,其中,所述电源5分别与成像系统2、照明系统3和信号收发系统4电连接,所述胶囊状壳体1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透明的镜头盖10,成像系统2包括至少一组镜头20,所述信号收发系统4包括天线40和射频电路,所述天线40装设于镜头20的外周,所述镜头20透过壳体前端的镜头盖10拍摄并采集体腔内的图像,将所述图像经由天线发射至检测设备中。
其中,胶囊状壳体1用于收纳所述成像系统2、照明系统3、信号收发系统4和电源5,可通过口服进入人体的腹腔的肠道或胃中,通过成像系统2拍摄肠道或胃中的图像,并将其所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信号收发系统4发送至外部检测设备中,以供医生实时获知待测人体的肠道或胃中的状况,对其进行观察和检测,以帮助诊断治疗。
结合参照图2所示,所述胶囊内窥镜进一步包括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上设有与天线40电连接的射频电路60、与镜头电连接的视频传感电路62以及控制电路64。所述射频电路60、视频传感电路62和控制电路64集成于电路板6上,所述视频传感电路62将镜头20所摄取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所述射频电路60上,再经由天线40发送至外部的检测设备以供检测,所述控制电路64用于接受外部检测设备发出的指令,以对射频电路60和视频传感电路62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资福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资福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34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体坐姿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导航式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