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82115.2 | 申请日: | 2012-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7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臧昌寿;江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3001 福建省南平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流式 水轮机 转轮 装配 定位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结构,应用于将叶片两端分别同上冠和下环点焊固定组装转轮。
背景技术
混流式水轮机的关键部件转轮,其结构由上冠、叶片和下环三个零件通过装配并焊接而成,焊接后再经退火处理,消除焊接应力,再进行精加工成转轮成品。
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的结构合理性,直接影响转轮装配的定位精度、制造成本、可操作性和工人劳动强度。而转轮的制造精度决定了水轮机的水力效率、振动、噪音及轴承温升等关键运行性能指标。如果由于定位精度过低,还可能引起上冠和下环的同轴度编差较大,造成转轮的上冠和下环的精加工余量不足而报废。由于水轮机转轮叶片是由无规则的表面组成的,其与转轮的上冠和下环的定位基准往往难以确定,且对于尺寸较小的转轮,由于其装配空间较小,使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的设计增加难度。所以对于混流式转轮装配的定位装置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花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现有的混流式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结构,是用一短圆柱定位于上冠的中心内孔中,上冠则倒立定位在板座上。梯形螺杆旋入短圆柱的内螺孔中。通过调整螺母来调整位于调整螺母之上的套在梯形螺杆上的转套的高度位置,定位板固定在转套上,板面在竖直平面内并的转套径向相连。定位板上刻有叶片出水边正面的定位线,并在定位板上开出若干个叶片正面定位槽。
转轮定位是这样实现的:上冠和下环的同轴度用百分表吸附在梯形螺杆上进行找正。叶片的出水边正面与定位板上的三个开口槽对齐,且叶片分别与上冠和下环的相交刻线对齐。这样定位的缺点主要体现在短圆柱定位内孔,会使梯形螺杆产生倾斜,从而使定位板的定位线产生位置偏差。因为螺纹配合间隙大,而且配合的长度太短。采用梯形螺杆作心轴,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装配平台、穿过上冠工艺孔的并与装配平台相垂直的心轴、通过上夹套、下夹套固定在心轴上的定位板;还包括位于心轴周围并分别用等高垫块Ⅰ、等高垫块Ⅱ、等高垫块Ⅲ、等高垫块Ⅳ垫高放置在装配平台上的可调千斤顶Ⅰ、可调千斤顶Ⅱ、可调千斤顶Ⅲ、可调千斤顶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现有的混流式转轮装配装置结构相比,结构简单,用长圆柱代替梯形螺杆,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采用长圆柱定位,提高了叶片的定位精度,对提高水轮机的水力效率、减少机组振动、降低轴承温升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是装配平台,2是等高垫块Ⅱ,3是可调千斤顶Ⅱ,4是心轴,5是下夹套,6是上夹套,7是定位板,8是可调千斤顶Ⅲ、9是等高垫块Ⅲ。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1是可调千斤顶Ⅰ,4是心轴,6是上夹套,3是可调千斤顶Ⅱ,8是可调千斤顶Ⅲ,7是定位板,13是可调千斤顶Ⅳ。
图3是图1所示结构加入上冠、下环、叶片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15是上冠,9是等高垫块Ⅲ,8是可调千斤顶Ⅲ,17是下环,7是定位板,6是上夹套,5是下夹套,4是心轴,19是叶片,3是可调千斤顶Ⅱ,2是等高垫块Ⅱ,1是装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装配定位装置结构,它包括装配平台(1)、穿过上冠工艺孔的并与装配平台(1)相垂直的心轴(4)、通过上夹套(6)、下夹套(5)固定在心轴上的定位板(7);还包括位于心轴(4)周围并分别用等高垫块Ⅰ、等高垫块Ⅱ(2)、等高垫块Ⅲ(9)、等高垫块Ⅳ垫高放置在装配平台上的可调千斤顶Ⅰ(11)、可调千斤顶Ⅱ(3)、可调千斤顶Ⅲ(8)、可调千斤顶Ⅳ(13)。
为了使上冠(15)在装配平台(1)上固定,在操作上应先在装配平台的合适位置上钻四个螺孔并旋紧螺栓,取四个圆钢,其两端分别点焊在上冠(15)和螺栓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21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