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PET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1242.0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8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淑敏 |
主分类号: | B41M5/50 | 分类号: | B41M5/50;B32B33/00;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姚鸿昌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pet 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胶片,特别涉及一种医用PET胶片。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胶片主要有两种:传统的激光打印干片和电脑打印的纸质胶片;传统的激光打印干片采用激光打印技术直接成像,激光机价格昂贵,每台在几十万元左右,且胶片的成像大都是黑白色,不利于医生的正确诊断,此类胶片成像不够清晰,必须在强光辅助下才能看清成像,病人在拍完X片后等候时间长,医生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病情并对症下药,为此,产生了喷墨打印的纸质胶片,此类胶片采用打印机直接将图像打印在对应的纸张上,纸质胶片价格低廉,可以实现多色彩成像,但是它的缺点也有众多,保存时间短,时间久容易褪色,易受潮,极易损坏等不利因素,因此,设计一种新胶片,可实现成像清晰,防水性高,保存长久,造价低的特点事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PET胶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PET胶片,它包括PET片、底涂剂层、吸墨涂层和UV涂层;所述PET片的正面涂布底涂剂层,所述底涂剂层上涂布吸墨涂层,所述吸墨涂层上涂布UV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PET片设为蓝色;
进一步的,所述PET片设为黑色;
进一步的,所述吸墨涂层中设有纳米级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采用喷墨机喷墨方式将墨水渗透在医用PET胶片上,此胶片打印的图像清晰度高,在普通光照下即可观察病理图像,且图像保存时间长,色调鲜明,成本低廉,可实现彩色打印,防水防潮,不易折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PET片,2、底涂剂层,3、吸墨涂层, 4、UV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PET胶片,它包括PET片1、底涂剂层2、吸墨涂层3和UV涂层4;PET片1的正面涂布底涂剂层2,底涂剂层2上涂布吸墨涂层3,吸墨涂层3上涂布UV涂层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PET,广泛用做纤维、薄膜、工程塑料等,PET片基是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BOPET),此类PET片基强度高、透光性好,具有防水防潮,不易折叠的特点,PET片1设置为蓝色或黑色,利于医疗人员视觉观察习惯,且蓝色或黑色可以增加PET片1 的最大密度(黑度),增加图像的清晰度,PET片1通过高压电晕处理,增强表面附着力,在其正面上涂布底涂剂层2,底涂剂层2由底胶制成,增加PET片1与吸墨涂层3的粘合力,经过烘箱烘干后,采用挤压涂布方式在底涂剂层2上涂布吸墨涂层3,吸墨涂层3的主要成分是纳米γ-氧化铝水合物,其中均匀分部有大量纳米级无机-有机复合颗粒,增强的吸墨涂层3的快速吸附能力,有效消除灰雾度,使色彩更加鲜明,在吸墨涂层3上涂布UV涂层4;UV涂层4的主要成分是丙醇二酸和聚氨脂丙烯,此涂层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耐候性、保光、保色性(耐强紫外线照射)及附着力;喷墨时,墨水会穿过UV涂层4并渗透到吸墨涂层3,其中颜料部分停留在吸墨涂层3上实现成像,多余的水分被快速吸收,UV涂层4起到保护作用,将图像限定在UV涂层4和PET片1之间,使图像与外界隔离,延长影响保存时间,且UV涂层4可以起到防紫外线作用,减少紫外线对图像的辐射,胶片透过强光时,UV涂层4通过漫反射作用将强光分散,光线越强,图像越清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医用PET胶片,不再用传统激光打印的干片和喷墨打印的纸质胶片,采用喷墨机喷墨方式将墨水渗透在胶片上,此胶片可实现彩色成像,即打即干,打印的图像清晰度高,在普通光照下即可观察病理图像,UV涂层耐紫外线照射,使图像保存时间长,色调鲜明,成本低廉,防水防潮,不易折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淑敏,未经张淑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12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动式管状结构和近侧止动件的导管
- 下一篇:可扩展的可植入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