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管型软管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9816.0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6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B43/08 | 分类号: | F04B4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管型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积式泵,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用于输送高浓度、高粘度液体的直管型软管泵。
背景技术
液体通常采用泵输送,无论是容积式泵还是离心式泵,对被输送液体的粘度都有要求,例如:叶片泵输送液压油的运动粘度范围大约在17~170 ,径向柱塞泵的适用范围大约在8.5~35;而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动力粘度大约为2000~5000,是普通液压油的30~200倍左右,所以普通泵无法满足输送高粘度树脂液体的要求。
由于胶粘剂中混合有固化剂,在输送工作期间,部分残余胶粘剂会产生自然固化,所以,在泵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须对其内部进行清洗, 以清除积存在泵体内部自然固化的残料。但是普通泵的零部件多,拆卸麻烦,若采用溶剂进行清洗,则污染环境、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对泵中零件亦会产生腐蚀。
软管泵是一种通过软管密闭容积变化的容积式泵,可用来完成高粘度液体的输送。
目前软管泵主要由泵体、中心架、挤压滚轮及胶管组成,胶管在泵体中以一定的弯曲半径呈U形弯曲状,电动机通过减速器驱动中心架旋转,中心架上的挤压滚轮沿着胶管旋转,滚轮与泵体的共同作用将胶管压扁,当滚轮滚过后,胶管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产生真空吸入物料,在两个滚轮之间的一段泵管内形成充满液体的密闭容积,当前一滚轮脱离泵管后, 胶管中的物料在后一滚轮的机械挤压下从管内排出,随着中心架的连续旋转, 介质被不断地吸入和排出,往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由于胶管是承压且输送液体的载体,故其必须有一定的壁厚和必要的管径。当其作U形弯曲时,由于胶管厚度和管径的限制,必须要有一定的弯曲半径;则必然导致泵管内侧和外侧的弯曲半径不同,内侧受压而外侧受拉,同时工作时挤压滚轮不断地碾压胶管,使得胶管的工作寿命很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管型软管泵,该软管泵用于输送液体的软管沿直线布置,软管不需弯曲,可增加软管的工作寿命,减小泵的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直管型软管泵,其特征在于:该直管型软管泵包括平行布置的驱动轴和从动轴,在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链轮,在从动轴上设有与驱动链轮相同模数和齿数的从动链轮,在驱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上设有环形封闭的传动链条;在传动链条上设有一组均匀分布的挤压滚轮;在传动链条的一侧设有放置软管的泵管导向槽,且泵管导向槽的轴线平行于驱动轴中心和从动轴中心的连线;在泵管导向槽外侧设有与泵管导向槽轴线平行的链条压板,传动链条从泵管导向槽与链条压板之间通过。
本实用新型中,在链条压板上设有用来调节链条压板与泵管导向槽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链条压板与泵管导向槽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在传动链条上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挤压滚轮。软管置于泵管导向槽中,可以保证软管的轴线为直线。
当驱动链轮在动力源驱动下转动时,从动链轮以相同的转速和方向转动。通过传动链条上四个均匀分布的挤压滚轮的循环挤压,使位于泵管导向槽中的软管在两个滚轮之间的一段管内形成充满液体的密闭容积,当前一滚轮离开软管时,软管中的物料在后一滚轮的机械挤压下从管内泵出。
本实用新型可以代替目前使用的软管泵,由于软管不需弯曲,因此可增加软管的工作寿命,减小泵的功耗;而且可以解决输送介质粘度高、产生固化后清理困难的问题,并且计量准确,调节方便,日常维护保养简单。本发明是一种输送高粘度、易固化液体的良好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直管型软管泵,包括平行配置的驱动轴1和从动轴4,驱动轴1上装有驱动链轮2,从动轴1上装有从动链轮5,驱动链轮2与从动链轮5直径相同,且从动链轮5具有与驱动链轮2相同的模数和齿数,两轮上装有一根环形封闭的传动链条3。传动链条3上装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挤压滚轮6。
泵管导向槽8的轴线平行于驱动轴1中心和从动轴4中心的连线。橡胶材料制成的软管9置于泵管导向槽8中,以保证软管9的轴线为直线。泵管导向槽8上方装有与泵管导向槽8轴线平行的链条压板7,在链条压板上设有用来调节链条压板与泵管导向槽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传动链条3从泵管导向槽8与链条压板7之间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9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