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上地下多层停车自动升降车库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79720.4 | 申请日: | 2012-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5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波 |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上 地下 多层 停车 自动 升降 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门用途的建筑物,特别涉及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拥有群体不断增加,街边、停车场、小区等场所的停车方式主要是在地面上画出停车格或停车线,汽车按一定方向顺序并排或前后在地面上停放仍然解决不了停车难的问题。CN201981817U公开了一种可旋转的多层停车装置,它是由支架、旋臂、吊篮和旋转驱动装置组成,支架为两个,相对直立固定在地面,两个支架上分别有多个对应的旋臂,旋臂的一端安装在支架顶端,另一端有悬吊轴,悬吊轴安装在相对支架的对应的旋臂之间,悬吊轴上悬挂吊篮,旋臂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接,吊篮为长方形刚性壳体,其一侧有汽车进入的进口;旋臂为两个、三个或四个,沿着以支架顶端为圆心的垂直圆周面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可拆卸移动,在有限面积上大幅度提高了车辆的容量,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它车库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建筑,在城市及住宅小区等没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思路结构上的创新设计,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的多层停车自动升降车库,通过拓展地上地下空间来倍增停车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上地下多层停车自动升降车库,它由库体和控制装置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库体包括连结三层停车平台的框架8;顶层停车平台10、中间停车平台9和底层停车平台7;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电机1、链轮2、链条3和4、升降丝杆6、停车卡刷卡器11、电动控制箱12、电力控制线路13和自动对心机构14。它还设置有供停电时使用的手动升降装置15。
本新型适用工作时,电机1经过链条传动3带动链轮2,再由链轮经链条4传动带动升降升降丝杆6做正反旋转,从而使整个三层停车框架8升降。不论车辆进出那一层车库,只需持停车卡的车主把停车卡在刷卡器11经过信息读取后,由电力控制箱12经通过控制线路13对电机1发出指令,就可让任一层停车平台的底面和地面5齐平,保证汽车顺利进出 。
本实用新型的好处:①因为本实用新型除地面上的一层可以像一般停车场一样停车外,地下还可以停两层车,同样单位面积的停车场设置该新型实用后停车位在传统停车位基础上可以增加2倍以上;②使用该新型适用后可以让每台漆面光靓的汽车不再经受日晒雨淋;③停车库中的汽车完全不会有被盗抢、漆面被刮伤等担忧了,相当于车主有了自己满意的车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结合实施例说明。图1是本新型使用的一个实例结构示意图(它显示的是停车框架在地表面上状态);图2是它停满车后在地下停在地面下的状态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到位的结构图;图4图1的B-B视图。图中1是电机,2是链轮,3,4是链条,5是停车场地面,6是升降丝杆,7是底层停车平台,8是连结三层停车平台7、9、10的框架,9是中间停车平台,10是顶层停车平台,11是停车卡刷卡器,12是电动控制箱,13是电力控制线路,14是自动对心机构,15是供停电时用的手动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适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见图1和2、3、4;它包括电机1、链轮2、链条3、4、丝杆6、底层停车平台7、连结停车平台7、9、10的框架8、中间停车平台9、顶层停车平台10,停车刷卡器11,电力控制箱12,电力控制线路13、自动对心机构14。本新型实用在使用前应将它安装在与之配套的事先浇筑好了的地面下深4米左右,长近5米,宽3米左右的停车空间内,用预埋螺栓固定好(该尺寸是针对单套停车库而言,多套的停车库尺寸另根据多套的该新型实用而定)。工作时只需持停车卡的车主把停车卡在刷卡器11中经过信息读取,就由电力控制箱12通过控制线路13对电机1发出工作指令经过链条传动3带动链轮2,再由链轮经链条4传动带动丝杆6做正反旋转,使经过8连结在一起的7、9、10三层停车平台的框架上升或下降。可以使7、9、10中的任一层停车平台的底面和地面5齐平让汽车顺利地进出。它设置有供停电时用的手动升降机构(15)。
经试用,本新型适用完全达到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波,未经张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9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