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双向输送的埋刮板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9356.1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余;宁红艳;孟德润;汤乐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9/06 | 分类号: | B65G19/06;B65G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双向 输送 埋刮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可用于散粒物料双向输送的埋刮板输送机。
背景技术
埋刮板输送机是一种常用的散粒物料输送设备,在电力、水泥、粮油、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环保等各种行业均有应用。目前,由于埋刮板输送机本身的特点,不能够使得刮板链条正反转,因此通常都是单向输送物料。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有需要进行双向输送物料的情形。现有技术中,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都是配备两台埋刮板输送机分别来实现两个方向的输送功能。例如,在垃圾焚烧发电的项目中,锅炉飞灰采用埋刮板输送机输送时,由于目前锅炉飞灰是按照普通固体废弃物进行填埋,因此可与焚烧炉炉渣进行统一处理,此时采用传统单向埋刮板输送机就能满足需求。但是如果国家标准改变,锅炉飞灰被认定为危险废物时,飞灰则需要进行单独处理。此时就需要对现有的单向埋刮板输送机进行更换,工程复杂,投资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向输送的埋刮板输送机。它能满足散粒物料双向输送和卸料的需求,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改造成本较低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用于双向输送的埋刮板输送机,它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电机、进料段机槽。所述进料段机槽的矩形箱体由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盖板组成,盖板上置有进料口和进料检查口。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进料段机槽的两端分别连接输送机槽一和输送机槽二,输送机槽一尾端下方设有卸料口一,输送机槽二尾端下方设有卸料口二。所述进料段机槽内部由水平放置的隔板分为上部输送空间和下部输送空间。上部输送空间和下部输送空间中分别置有由电机通过各自的刮板链条带动的上部传送带和下部传送带,上部传送带穿入输送机槽二,下部传送带穿入输送机槽一。隔板中部正对进料口的位置设有隔板口,左侧板或者右侧板上置有带开孔的插板座,插板由插板座的开孔插入进料段机槽内并置于隔板下方。插板座上还置有使操作自动化的执行机构。
在上述埋刮板输送机中,所述执行机构为手动轮、气动阀或者电动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其特点是:
1、散粒物料可以按需求输送到不同的方向,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双向输送,预留功能。不需要设置两台输送设备,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设备占地空间。
3、对于已有的设备易进行改造,只需要追加中间隔板和执行机构,降低改造成本。
4、采用气动或电动执行机构,实现操作自动化。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4和安装在支架4上的电机20、进料段机槽1。所述进料段机槽1的矩形箱体由左侧板7、右侧板8、底板10和盖板9组成。盖板9上置有进料口17和进料检查口16。进料段机槽1的两端分别连接输送机槽一2和输送机槽二3,输送机槽一2尾端下方设有卸料口一5,输送机槽二3尾端下方设有卸料口二6。进料段机槽1内部由水平放置的隔板11分为上部输送空间18和下部输送空间19,上部输送空间18和下部输送空间19中分别置有由电机20通过各自的刮板链条带动的上部传送带21和下部传送带22,上部传送带21穿入输送机槽二3,下部传送带22穿入输送机槽一2。隔板11中部正对进料口17的位置设有隔板口12。左侧板7或者右侧板8上置有带开孔的插板座14,插板15由插板座14的开孔插入进料段机槽1内并置于隔板11下方。插板座14上还置有使操作自动化的执行机构,如手动轮、气动阀或者电动阀等。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如果插板15插入进料段机槽1,散粒物料卸至上部输送空间18,散粒物料由输送机槽二3尾端下方的卸料口二6排出。如果插板15未插入进料段机槽1,散粒物料由隔板口12卸至下部输送空间19,散粒物料由输送机槽一2尾端下方的卸料口一5排出。散粒物料的进料、堆积和输送状态可以通过进料检查口16进行观察。当一块插板15需要检修时,插板座14上的开孔可用盲板13进行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9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