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变铁芯多点接地故障监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6758.6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7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新;郑仙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变铁芯 多点 接地 故障 监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变铁芯多点接地故障监视器。
背景技术
铁芯多点接地故障在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是有危害的,所以铁芯多点接地是不允许的。因为变压器正常运行中,绕组周围存在着交变的磁场,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高压绕组与低压绕组之间,低压绕组与铁芯之间,铁芯与外壳之间都存在着寄生电容,带电绕组将通过寄生电容的耦合作用,使铁芯对地产生悬 浮电位。由于铁芯及其它金属构件与绕组的距离不相等,使各构件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当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达到能够击穿其间的绝缘时,便产生火花放电。这种放电是断续的,长期下去,对变压器油和固体绝缘都有不良影响。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把铁芯与外壳可靠的连接起来,使它与外壳等电位,但当铁芯或其他金属构件有两点或多点接地时,接地点就会形成闭合回路,造成环流,引起局部过热,导致油分解,绝缘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铁芯硅钢片烧坏,造成变压器的重大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铁芯监测终端,该终端不仅能进行实时电流采集,而且能实时远传电流数据、实时报警及在低温室外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主变铁芯多点接地故障监视器,包括监测终端、安装在变压器上的信号抽取箱,所述信号抽取箱的信号输出端与监测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抽取箱包括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一端接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另一端与变压器的接地端连接,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与监测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一端通过限流电阻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另一端与变压器的接地端连接,变压器的接地端与变压器的铁芯连接。
所述信号抽取箱还包括第一壳体,电流互感器和限流电阻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安装在变压器上。
所述采样测量电路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与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连接
所述监测终端包括第二壳体、采样测量电路、控制器、通信电路、时钟模块、存储单元、报警单元、显示单元及人机交互单元,所述采样测量电路、控制器、通信电路、时钟模块、存储单元、报警单元分别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显示单元及人机交互单元露置在第二壳体外,所述采样测量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连接,采样测量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信电路、时钟模块、存储单元、报警单元、显示单元及人机交互单元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采样测量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阻、采样芯片,所述电流采样电阻的一端与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连接,电流采样电阻的另一端与采样芯片信号输入端连接,采样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流采样电阻是精度为±0.1%、功率为5W、温度系数为25ppm的精密电阻。
所述监测终端安装在变电站的机柜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用于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数据采集,可以远传实时电流数据,可以实时报警且能方便实现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集中监测组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主变铁芯多点接地故障监视器,包括安装在变电站的机柜上的监测终端2、安装在变压器上的信号抽取箱1,所述信号抽取箱1的信号输出端与监测终端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信号抽取箱1包括第一壳体、电流互感器11和限流电阻12,电流互感器11和限流电阻12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安装在变压器上,所述电流互感器11的一次绕组的一端通过限流电阻12接地,所述电流互感器11的一次绕组的另一端与变压器的接地端连接,变压器的接地端与变压器的铁芯连接,电流互感器11的二次绕组与监测终端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11的二次绕组与监测终端2信号输入端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本实施例电流互感器11的二次绕组与监测终端2信号输入端采用信号电缆连接,信号电缆有加厚、耐腐蚀、高强度塑料护套等优点,特长的生产工艺,故在电缆施放中可做到中间无接头,而又不浪费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6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