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反应釜的搅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5369.1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敏;陶云良;王晓刚;董其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九天硅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7/24;C08G77/06;C08G77/1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34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反应 搅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合反应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反应釜的搅拌器。
背景技术:
甲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基胶)简称107胶的生产时使用有机硅二甲基硅氧烷环体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开环聚合使用蒸馏水作为封端剂得到羟基封段的聚甲基二硅氧烷聚合物。其分子量采用运动粘度来表征,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常用的产品规格其粘度主要为3000cst至10万cst,现在在很多场合需要用到高粘度的产品,粘度50万cst至100万cst甚至大于100万sct。生产聚合过程包括聚合和减压脱低分子两个阶段,使用间歇式聚合反应釜。
现有技术中,在生产同类产品都采用的搅拌器都是多层桨叶式,在低粘度时搅拌分散效果还可以,但是到高粘度时(超过10万cst)物料呈现严重的打旋现象,起不到分散效果,就导致聚合快慢不一致使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很宽严重影响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变现在抗撕强度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物料分散性大大提高、搅拌效果好的聚合反应釜的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聚合反应釜的搅拌器,其主体为垂直贯穿反应釜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在传动轴上对称设有一对螺带桨叶,一个螺带桨叶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螺距和角度不同,螺带桨叶分为内螺带和外螺带,外螺带将物料沿釜壁呈螺旋状向上提升,至釜内中心凹陷处由内螺带向下压,形成物料沿轴向上下循环分散。所述传动轴底部设有搅拌锚,搅拌锚搅动物料沿釜内径向旋转分散。
所述螺带桨叶通过连接管与传动轴连接。
所述螺带桨叶与连接管采用电弧焊连接。
所述搅拌锚由桨叶和连接管连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使得物料分散性大大提高,产品分子量分布较窄,产品性能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聚合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聚合反应釜的搅拌器,其主体为垂直贯穿反应釜的传动轴1,在传动轴1上对称设有一对螺带桨叶2,一个螺带桨叶2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螺距和角度不同,螺带桨叶2分为内螺带和外螺带,外螺带将物料沿釜壁呈螺旋状向上提升,至釜内中心凹陷处由内螺带向下压,形成物料沿轴向上下循环分散。传动轴1底部设有搅拌锚,搅拌锚搅动物料沿釜内径向旋转分散。螺带桨叶2通过连接管3与传动轴1连接。螺带桨叶2与连接管3采用电弧焊连接。搅拌锚由桨叶4和连接管3连接构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九天硅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九天硅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53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粉生产用循环水泵房
- 下一篇:一种新型心内科用呼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