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助焊液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2867.0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4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锐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6 | 分类号: | B23K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焊液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英晶振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晶体的引线上涂布助焊液的助焊液盒。
背景技术
晶体的引线浸助焊液是在晶体的引线自动化浸锡工艺中的一道必要工艺。现在一般是在助焊液盒内直接填充助焊液,晶体的引线直接接触助焊液。这样就会造成如下问题:当助焊液盒内的助焊液加得太满后,在设备工作振动时助焊液有时会撒在设备台面上。当操作员调试机器时也会不小心将助焊液碰荡撒出。当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助焊液盒内助焊液的液面会下降,导致晶体的引线不能浸到,这样需频繁停机来填加助焊液,会降低工作效率。助焊液在一种敞开状态放置在助焊液盒内,时间一长,会因工作环境等等的影响导致脏污进入助焊液内,使助焊液变脏,从而影响到晶体的浸锡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助焊液盒,旨在防止助焊液撒在设备台面上,且不需频繁停机来填加助焊液,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助焊液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助焊液盒,用于在一个产品的引脚上涂布助焊液。该助焊液盒包括一个本体、一个多孔吸液材料及一个支撑块。该本体内开设一个用于容置助焊液的容置槽。该多孔吸液材料容置在该容置槽内,用于吸附该助焊液。该支撑块包括一个与该容置槽对齐设置的支撑部,且该支撑块上开设一个沟槽,该沟槽的底部开设至少一个穿孔。该产品容置在该沟槽内,且该引脚穿过该穿孔后插设在该多孔吸液材料内,以与该助焊液接触。
进一步地,该多孔吸液材料为海绵。
进一步地,该本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槽,该支撑块还包括一个与该支撑部连接的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的尺寸与该第一定位槽相匹配,且容置在该第一定位槽内,使得该支撑部与该容置槽能够对齐设置。
进一步地,该第一定位槽的底部开设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该第一定位部的底部开设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该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相对应,每个第一通孔及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内插设一个第一固定件,从而将该支撑部固定在该本体上。
进一步地,该本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槽,该支撑块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支撑部连接的长条状的第二定位部,每个该第二定位部与其中两个该第二定位槽相对应,且每个第二定位部的两端分别容置在对应的该两个第二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每个该第二定位槽的底部开设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该第二定位部的两个端部分别开设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与其中一个该第二固定孔相对应,每个第二通孔及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内插设一个第二固定件。
进一步地,该支撑部连接在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及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之间。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槽及该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槽围绕该容置槽设置。
进一步地,该本体上开设一个凹槽,该定位槽,该少一个第一定位槽及该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槽均开设在该凹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该助焊液盒还包括一个基座,该基座用于承载该本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阻止了该助焊液撒在设备台面上。同时,在填加少量的助焊液的情况下,能一直保证引线能浸到助焊液,使得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频繁停机来填加助焊液,从需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还改善了以往工作一段时间后助焊液的液面浑蚀的现象,提高了浸锡工序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焊液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助焊液盒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助焊液盒的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焊液盒100用于在一个产品200的引线201上涂布助焊液(图未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产品200为晶体。
该助焊液盒100包括本体10、多孔吸液材料20、基座30及支撑块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锐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锐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2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向膜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方便插拔高蓄热能的烙铁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