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箱机械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70613.5 | 申请日: | 2012-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3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史云峰;郝文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63/40 | 分类号: | F16H63/40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机械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机械传感器,属于一种外挂式机械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出租车的变速箱机械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在出租车机械传感器的要求是:K值为500~1500、能准确输出车速信号、耐久性好、对变速箱本体没有影响、拆装方便、易于维修和保养。但这些要求是互相制约、相互矛盾的,必须综合考虑上述要求,妥善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才能研制出理想的变速箱机械传感器。为此,深入研究现代车用机械传感器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
对应出租车销售市场需求和降低生产成本,现有B50出租车机械传感器方案使用MQ200变速箱改制成涡轮蜗杆式机械传感器、并对变速箱离合器壳体及差速器壳体进行补焊机加工等工序使得变速箱生产一致性差别较大、合格率低,市场反应出故障率高,且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机械传感器,其通过在差速器壳体上安装一个齿轮来采集差速器端的的转速,不需要补焊变速箱壳体,又能保证K值范围的能输出差速器端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变速箱机械传感器,由差速器大齿轮、中间轴下齿轮、中间轴上齿轮、输出轴齿轮、中间轴、输出轴、下壳体、上壳体、中间轴卡簧、输出轴卡簧、中间轴轴套、输出轴轴套、O型圈和油封组成,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大齿轮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与中间轴下齿轮啮合、中间轴下齿轮与中间轴上齿轮通过中间轴连接、中间轴上齿轮与输出轴齿轮啮合、输出轴齿轮通过输出轴输出变速箱机械信号,中间轴卡簧卡接在中间轴上、输出轴卡簧卡接在输出轴上、O型圈套在下壳体上,下壳体与离合器壳体连接通过O型圈密封,中间轴轴套套在中间轴上,输出轴轴套套在输出轴上,输出轴位于上壳体内,中间轴上齿轮、输出轴齿轮、中间轴位于下壳体内,输出轴上端与上壳体的连接处通过油封密封。
所述的差速器大齿轮通过螺栓与差速器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通过在差速器壳体上安装一个齿轮来采集差速器端的的转速,不需要补焊变速箱壳体,对变速箱本体没有任何影响,更改风险大大降低,相对于其他设计方案其成本大大降低,实施起来又能保证K值范围并能输出差速器端转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离合器壳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变速箱机械传感器,由差速器大齿轮1、中间轴下齿轮2、中间轴上齿轮3、输出轴齿轮4、中间轴5、输出轴6、下壳体7、上壳体8、中间轴卡簧9、输出轴卡簧10、中间轴轴套11、输出轴轴套12、O型圈13和油封14组成,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大齿轮1安装在差速器壳体15上与中间轴下齿轮2啮合、中间轴下齿轮2与中间轴上齿轮3通过中间轴5连接、中间轴上齿轮3与输出轴齿轮4啮合、输出轴齿轮4通过输出轴6输出变速箱机械信号,中间轴卡簧9卡接在中间轴5上、输出轴卡簧10卡接在输出轴6上、O型圈13套在下壳体7上,下壳体7与离合器壳体16连接通过O型圈13密封,中间轴轴套11套在中间轴5上,输出轴轴套12套在输出轴6上,输出轴6位于上壳体8内,中间轴上齿轮3、输出轴齿轮4、中间轴5位于下壳体7内,输出轴6上端与上壳体8的连接处通过油封14密封。
所述的差速器大齿轮1通过螺栓与差速器壳体15连接。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在已有的变速箱总成上差速器壳体15上增加差速器大齿轮1用于输出源头信号、并使用已有的加油孔位实现外挂件的装配使用、并通过外挂装置内的中间轴下齿轮2、中间轴5、中间轴上齿轮3、输出轴齿轮4、输出轴6最终输出机械信号。其中中间轴下齿轮2、中间轴5、中间轴上齿轮3为固定连接件转速相同,输出轴齿轮4、输出轴6是固定连接件转速相同。
变速箱工作时差速器壳体15转速与车轮转速是一样的,用差速器大齿轮1安装在差速器壳体15上采集差速器端的的转速,通过中间轴下齿轮2、中间轴5、中间轴上齿轮3、输出轴齿轮4、输出轴6最终输出机械信号完成机械式车速传感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从差速器大齿轮1经过中间轴下齿轮2、中间轴5、中间轴上齿轮3、输出轴齿轮4、输出轴6最终输出机械信号;由于差速器大齿轮1、中间轴下齿轮2、中间轴上齿轮3、输出轴齿轮4速比比较大所以中间轴5、输出轴6输出转速高所以使用了中间轴轴套11、输出轴轴套12,并且下壳体7、上壳体8内是注入齿轮油并用油封14密封、轴向使用中间轴卡簧9、输出轴卡簧10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0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