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7890.0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煤机集团潞安新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0 | 分类号: | E21F13/00;B61D15/00;B61H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装置 设备 列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多数煤矿企业已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机电设备已实现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为便于设备的管理、煤矿企业将所有设备的电控系统集中在回风或运输巷,距工作面40-150m之间,统称设备列车。随着回采工作面不断的推进,设备列车需不断的回撤,传统的回撤方法多采用绞车牵引,在现场需要每隔一段移一次绞车,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不强。传统绞车牵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车的安装,预制及打压柱,绞车随着设备列车移动,绞车需不断前移,在前移绞车期间,设备列车的防跑车固定较困难。
(2)设备列车处于巷道上、下坡段,绞车在牵引或下放时需使用单体支柱配合,人员操作时安全系数低。(因为使用绞车要随时移动,不可能打基础固定,所以在移车时要使用单体上顶巷道顶板、下压紧绞车底座,实现绞车的固定。)
(3)用绞车移设备列车可分为班班移车和定期移车。班班移车,主要存在问题:每班移完设备列车后,还需移绞车。且绞车的四压柱两戗柱比较笨重,每次都需要人工移动,人员操作时安全系数低,工效低,每班至少延长移车时间两小时左右。定期移车:定期移车除了存在以上问题外,每月至少影响几个班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跑车固定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和使用更安全的设备列车。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包括两个平板车和连接相邻两个平板车之间的推移千斤顶;所述每个平板车设有多根纵向的能向上下两侧伸缩固定的液压支柱。
上述的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中,所述液压支柱为4根,并安装在平板车的四个对角上,平均分成2对;其中一对液压支柱比另一对液压支柱长度长。
上述的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中,还包括连接头,所述平板车与推移千斤顶通过连接头相连。
上述的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中,所述液压支柱包括上下两个活塞杆和连接控制上下两个活塞杆伸缩的液压系统。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通过设置两个平板车和推移千斤顶的结构,增加了平板车的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每次人工都要移动笨重的四压柱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4根液压支柱,让液压支柱向上下两侧的巷道顶板和巷道底板支撑,使平板车防跑车固定更牢固。移车时用液压支柱上顶巷道顶板、下压巷道底板实现自移装置的前车或后车的固定,然后通过推移千斤顶的推和拉,来实现设备列车一个部距的移动。整个过程通过人工操作液压系统完成。移车过程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提高工效、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中1为车架、2为推移千斤顶、3为连接头、4为液压支柱、5为巷道顶板、6为巷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自移装置的设备列车,包括前后两个平板车1、相邻两个平板车1之间的推移千斤顶2和2个连接头3;所述前后的平板车1与推移千斤顶2之间用连接头3相连。所述平板车3设有4根纵向的能向上下两侧伸缩固定的液压支柱4,所述液压支柱4可以由液压系统控制,并安装在平板车1的四个对角上,平均分成2对其中一对液压支柱4比另一对液压支柱4长度长。所述液压支柱4包括上下两个活塞杆41和连接控制上下两个活塞杆41伸缩的液压系统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煤机集团潞安新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郑煤机集团潞安新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7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生物活性灵芝孢子油及其超临界制备方法
- 下一篇:山女鳟的选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