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泵式涡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7831.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1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奇;刘朝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海立水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3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泵式涡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具体而言是一种上泵式涡壳。
背景技术
潜水电泵是泵与电机有机结合在一块的一个整体,按泵与电机的相对位置,潜水电泵分为上泵式和下吸式,前者泵在上,电机在下,泵的主要过流部件采用叶轮、导叶、末级导叶和泵体;后者泵在下,电机在上,泵的主要过流部件采用叶轮和涡壳。
目前污水污物潜水电泵一般都是采用单级下吸式结构,扬程较低,按有关标准要求(如JB5118-2001),不论功率大小,扬程一般不超过40米,个别扬程较高的也超不过50米。其主要原因在于所使用的末级导叶和导叶的固体颗粒通过能力较低,使得多级污水污物泵几乎难以实现,从而使扬程难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泵式涡壳。本实用新型用以代替末级导叶和泵体,大大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泵效率,用于污水污物潜水电泵,还可提高固体物通过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上泵式涡壳,主要由壳体组成;壳体为桶状且底部开口,其内为涡壳室;壳体侧面有凸出,其顶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出水通道连接于涡壳室;涡壳室内壁为圆弧面或螺旋曲面。
所述出水通道与涡壳室内壁相切且平滑过渡。
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出水接头固定孔。
所述壳体设有连接孔,底部外围设有底部凸缘。
所述出水器固定孔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2个及以上。
所述壳体顶部有一向外的凸台,其内设有支撑轴承孔。
所述螺旋曲面为阿基米德螺旋曲面。
所述壳体开口方向与出水口开口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用以代替末级导叶和泵体,大大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泵效率,用于污水污物潜水电泵时,还可提高固体物通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或图3的A-A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C-C面剖视图;
图中:1-壳体,11-底部凸缘,12-连接孔,13-出水器固定孔,21-涡壳室,22-凸台,23-支撑轴承孔,24-出水流道,2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上泵式涡壳,主要由壳体1组成;壳体1为桶状且底部开口,其内为涡壳室21;壳体1侧面有凸出,其顶部设有出水口25;出水口25通过出水通道24连接于涡壳室21;涡壳室21内壁为圆弧面或螺旋曲面。
所述出水通道24与涡壳室21内壁相切且平滑过渡。
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出水接头固定孔13。
所述壳体1设有连接孔12,底部外围设有底部凸缘11。
所述壳体1顶部有一向外的凸台22,其内设有支撑轴承孔23。
所述螺旋曲面为阿基米德螺旋曲面为最佳。
所述壳体1开口方向与出水口25开口方向相反。
为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所述出水器固定孔13和连接孔12的数量均为2个及以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安装于潜水电泵顶部,电机轴承置于凸台22内的支撑轴承孔23中,叶轮工作于涡壳室21内,而本实用新型则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末级导叶和壳体进行工作。潜水电泵工作时,水流由下方通过叶轮进入到涡壳室21,由于涡壳室21和出水通道24相切,故水流能通畅的从涡壳室21进到出水通道24。对于部分电机轴较短的电泵,可不设凸台22。
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污水污物泵时,所述涡壳室21内壁为圆弧面,其效果在于,方便了加工,同时不影响水流通过的效率,固体颗粒通过能力较强。而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清水泵时,所述涡壳室21内壁一般为螺旋曲面,并且以阿基米德螺旋曲面为最佳。由于涡壳室21内壁为圆弧面或螺旋曲面,符合涡壳的流道曲线参数要求,提高了水流通过的效率。
同时,由于壳体1本身设有出水接头固定孔13和连接孔12,无需其他专门结构即可实现与潜水电泵其他组件的固定连接,节约了材料,而且整体结构也较末级导叶和壳体的组合结构更简单,并且供水流通过的空间大,故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固体颗粒通过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海立水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遵义海立水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7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