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筒以及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7815.4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7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章跃;田知英;马玉华;张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16 | 分类号: | F26B25/16;F26B25/04;F26B1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曲瑞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以及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以及设置该滚筒的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其可以对矿渣、粘土、煤、铁粉、矿粉及其它混合材,例如:建筑业的干混砂浆,黄砂等以及化工、铸造等行业原材料进行烘干。回转式三筒烘干机(简称:三筒烘干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烘干机。
回转式三筒烘干机是在单筒回转式烘干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其经多家企业、多个行业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转式三筒烘干机改进了单筒烘干机内部结构,增加入机前湿料的预烘干,并延长了湿料在机内烘干时间,再加上密封、保湿以及合理的配套措施,使烘干机生产能力与单筒式烘干机相比,提高了50%-80%,单位容积蒸发强度可达120kg/m3-180kg/m3,标准煤耗仅为6kg/t-8kg/t。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三筒烘干机的滚筒(或称:回转滚筒)包括内筒11、中筒12以及外筒13,内筒11、中筒12、外筒13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板15焊接在一起。内筒11、中筒12以及外筒13的内壁上设置有扬料板。
物料由供料装置(图中未示出)进入回转式三筒烘干机的滚筒的如图1所示的内筒11(或称内层),实现顺流烘干,物料在内层的扬料板下不断抄起、散落呈螺旋行进式实现热交换,物料移动至内层的另一端进入中筒12(或称中层),进行逆流烘干,物料在中层不断地被反复扬进,呈进两步退一步的行进方式,物料在中层既充分吸收内层滚筒散发的热量,又吸收中层滚筒的热量,同时又延长了干燥时间,物料在此达到最佳干燥状态。物料行至中层另一端而落入外筒13(或称外层),物料在外层滚筒内呈矩形多回路方式行进,达到干燥效果的物料在热风作用下快速行进排出滚筒并最终从出料装置81排出,没有达到干燥效果的湿物料因自重而不能快速行进,物料在此矩形扬料板内进行充分干燥,由此完成干燥目的。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烘干机的结构中如图1所示的内筒11、中筒12、外筒13之间连接为焊接连接,如果扬料板磨损到一定程度需要更换,则先把焊缝割开,然后把内筒11、中筒12、外筒13脱开以更换扬料板,而将焊缝割开的方法比较麻烦,导致现有技术中拆卸、更换扬料板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滚筒以及设置该滚筒的烘干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拆卸、维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以及可拆卸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二筒体之内;
所述第二筒体位于所述第三筒体之内;
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两者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三筒体两者之间至少其中之一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环形板件、第一环状连接板以及第一紧固件,其中:
所述第一环形板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轴向方向上两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处;
所述第一环状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其中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环形板件与所述第一环状连接板两者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板件焊接于所述第一筒体轴向方向上两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环状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其中一端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环形板件、第三环形板件、第二环状连接板、第二紧固件以及第三紧固件,其中:
所述第二环形板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轴向方向上两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处;
所述第二环形板件与所述第二环状连接板两者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环形板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筒体轴向方向上两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处;
所述第二环状连接板与所述第三环形板件通过所述第三紧固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板件套设并焊接于所述第二筒体轴向方向上两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处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滚筒还包括锥形出料筒,所述锥形出料筒内径尺寸较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环状连接板通过第四紧固件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还包括第四环形板件、第五环形板件、第六环形板件、第三环状连接板以及第五紧固件,其中:
所述第四环形板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轴向方向上两端口中的其中另一个端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78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氰尿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冰箱门端盖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