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渔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7760.7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7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萌;王瑞;苏颜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A01K9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渔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具类产品,主要涉及垂钓渔竿上的自动钓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渔具中所谓渔竿均是组合式结构,使用时渔竿的每节段逐节段拉出,成为一个具有柔性但不能折成弯角的弧形杆,当鱼咬逗渔钩上的鱼食时,钓鱼人必须细心观察并及时快速用手将渔竿上拉,使渔线及渔钩瞬间移动,将鱼钩牢,否则即使上钩的鱼也极易脱掉,不仅钓鱼量小,而且钓鱼人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就是说该类结构渔竿的渔线和渔钩在水中处于静止不动状态,且该类渔竿又不具有瞬间快速自动反应结构和功能,造成鱼顺利逃逸,降低了钓鱼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设计了一种由上渔竿与下渔竿装配构成的可折角的渔竿,但该渔竿上的自动钓鱼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钓鱼时反应滞后缓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式结构的渔竿,达到提高钓鱼效率、减轻垂钓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一种渔竿包括由上渔竿、定位套、摆轴、压簧、滑套、转轴、固定轴、支座、下渔竿装配构成的可折角的渔竿及渔线,紧固螺母将铰座固装在定位套上,固配上线环的外套体铰装在铰座上,滚珠和偏心凸轮从里至外依次配装在外套体侧壁上,且滚珠与偏心凸轮接触配合;内套体铰连在支座上,内套体插装在外套体内部,滚珠位于内套体壁面上的凹坑内定位配合;压簧安装在外套体内,其上、下端面分别与外套体上端内壁面和内套体接触;在偏心凸轮下部上依次安装中线环和下线环,且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在鱼将渔食、渔钩含在口腔内时,可在瞬间快速自动做出拉动渔线、渔钩运动的反应,使鱼被牢固钩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操作方便、反应动作迅速、钓鱼效率高、垂钓强度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渔竿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渔线、2、定位套、3、紧固螺母、4、摆轴、5、压簧、6、上线环、7、铰座、8、滑套、9、转轴、10、支座、11、下渔竿、12、滚珠、13、偏心凸轮、14、中线环、15、上渔竿、16、固定轴、17、下线环、18、内套体、19、外套体、20、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渔竿包括由上渔竿15、定位套2、摆轴4、压簧5、滑套8、转轴9、固定轴16、支座10、下渔竿11装配构成的可折角的渔竿及渔线1,紧固螺母3将铰座7固装在定位套2上,固配上线环6的外套体19铰装在铰座7上,滚珠12和偏心凸轮13从里至外依次配装在外套体19侧壁上,且滚珠12与偏心凸轮13接触配合;内套体18铰连在支座10上,内套体18插装在外套体19内部,滚珠12位于内套体18壁面上的凹坑内定位配合;压簧20安装在外套体19内,其上、下端面分别与外套体19上端内壁面和内套体18接触;在偏心凸轮13下部上依次安装中线环14和下线环17,且成一体。
垂钓使用时,将渔线1依次经中线环14、下线环17、上线环6、再经下线环17后配置到上渔竿15前部上;当鱼咬逗带有渔饵的渔钩并将渔饵含在口腔内时,鱼的拉力经渔线1瞬间拉动下线环17和中线环14向前上方摆动,并同步带动偏心凸轮13转动,使滚珠12脱离与内套体18表面上凹坑的定位配合,在压簧20作用下,外套体19快速上移,经铰座7推动定位套2、上渔竿15、摆轴4、滑套8一并同步绕转轴9向上方摆动,使渔线1拉动渔钩迅速向回运动,将鱼钩牢牢钓卡在鱼口腔部位;当滑套8的轴心线与固定轴16轴心线重合时,在压簧5作用下,滑套8迅速下移套在固定轴16上,将上、下渔竿15、11固定成伸直状态,将鱼顺利取出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7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锌氧粉中浸渣中提取有价金属的方法
- 下一篇:卷形物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