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66430.6 | 申请日: | 2012-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福;陈设军;彭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类型锂电池中,软包装锂电池以高能量、重量轻、形态自定等优点,广泛地使用在各种数码电子产品中。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塑壳和电芯,目前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的电芯,采用卷绕的方式将正负极片和隔膜纸卷绕成形,极片上还设有极耳,常规卷绕电芯一般都由正极空箔区收尾。
电池制作完成后,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碰撞与冲刺现象。而电池组在受击穿的情况下,常规电池通常会产生起火、爆炸现象,安全问题受到严重的影响。电芯在针刺的过程中,电芯内部有4种短路模式,即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短路,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集流体之间短路,正极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短路,正极集流体与负极集流体之间短路,其中最容易起火的是正极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短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其具有在受刺穿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起火、爆炸的现象,具有较高安全性能,且成本较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包括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上均设有极耳,负极片包括集流体铜箔以及涂布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粘接剂和导电碳粉,正极片包括集流体铝箔以及涂布其上的正极活性物质、粘接剂和导电碳粉;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依次叠置并卷绕形成初级电芯,在初级电芯的最外层由内至外依次卷绕有集流体铜箔、隔膜和集流体铝箔,形成次级电芯。
进一步,初级电芯的最外层卷绕有两层依次排列的集流体铜箔、隔膜和集流体铝箔。
进一步,次级电芯以集流体铜箔收尾。
进一步,极耳上设有极耳胶。
进一步,极耳胶与正极片和负极片的边缘之间的极耳间隙位上设有包覆极耳的绝缘带。
进一步,绝缘带与极耳胶材质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通过在现有的初级电芯外层依次卷绕集流体铜箔、隔膜和集流体铝箔,使单电芯在受到针刺时,电芯内部瞬间产生的巨大热量延外层集流体铜箔和集流体铝箔快速转移,防止了电芯内部局部高温而造成的起火或爆炸,达到电芯穿刺时快速散热的效果,从而可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击穿安全性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的负极片、极耳、极耳胶和绝缘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包括有:
1——正极片、
2——负极片、
3——集流体铜箔、
4——集流体铝箔、
5——隔膜、
6——初级电芯、
7——次级电芯、
8——极耳、
9——极耳胶、
10——绝缘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的电芯结构,包括负极片2、隔膜5和正极片1,正极片1和负极片2上均设有极耳8,负极片2包括集流体铜箔3以及涂布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粘接剂和导电碳粉,正极片1包括集流体铝箔4以及涂布其上的正极活性物质、粘接剂和导电碳粉;负极片2、隔膜5和正极片1依次叠置并卷绕形成初级电芯6,在初级电芯6的最外层由内至外依次卷绕有集流体铜箔3、隔膜5和集流体铝箔4,形成次级电芯7。
电芯在针刺时使集流体铜箔3和集流体铝箔4之间优先短路,此时产生热量相对较小,电芯不会发生起火、爆炸,容易通过针刺测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初级电芯6的最外层卷绕有两层依次排列的集流体铜箔3、隔膜5和集流体铝箔4。更好的保证电芯受到针刺时集流体铜箔3和集流体铝箔4优先短路。
次级电芯7以集流体铜箔3收尾。利用铜箔优良的导热性能,便于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6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潜孔钻机上的集尘器
- 下一篇:一种金刚石复合片锚杆钻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