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工具的防渗漏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766.0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5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勤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通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21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工具 防渗 漏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密封,具体是指一种电动工具的防渗漏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工具的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在电机带动下会产生一定风压,尤其是在电机轴端处,传动机构内的油脂会在风压的作用下从电机的机壳出风口处飞出,出现油脂渗漏现象,因此需要经常对传动机构进行上油维护,否则将影响电机内部齿轮的使用寿命。现有防漏油措施主要采取两种方式:1、在电机前轴承前端或后端加骨架密封圈;2、在电机前轴承室与轴承之间加O型密封圈。上述第一种方式存在成本高且没有把油脂甩回到齿轮箱的功能等缺点;第二种方式则不能阻止油脂从轴承游隙或轴与轴承之间渗漏到齿轮箱另一侧(出风口处),同时无法实现把油脂甩回到齿轮箱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的防渗漏油装置,可以防止电机轴端的漏油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将油脂甩回到齿轮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动工具的防渗漏油装置,包括由一中间盖隔开的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中包括一电枢轴,所述的电枢轴穿过中间盖和传动机构中的齿轮连接,所述的中间盖和电枢轴之间设有甩油圈。在电枢轴的带动下,甩油圈随电机同步高速旋转,甩油圈不仅可以密封中间盖和电枢轴的连接处,还能把从传动机构内飞溅来的油脂甩回。
作为优选,所述的甩油圈呈T字型,包括中空的圆柱和连接在圆柱上的盖体,所述的圆柱套在所述的电枢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甩油圈的盖体外侧设有由盖体中心向外辐射的凸棱。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棱有四条并且均布在所述的盖体上。转动的凸棱可以将传动机构内飞溅出来的油脂甩回。
作为优选,所述的甩油圈的盖体内侧上设有一圈凸环,所述的中间盖上设有与所述的凸环配合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环和所述的凹槽组成迷宫。在凸环和凹槽的配合下,即使机器静放油脂也很难穿过中间盖和甩油圈,提高了润滑脂的利用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设有了甩油圈,不仅可以密封中间盖和电枢轴的连接处,还能把从传动机构内飞溅来的油脂甩回;甩油圈和中间盖采用了凸环和凹槽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油脂穿过中间盖和甩油圈,提高了润滑脂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甩油圈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甩油圈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电动工具的防渗漏油装置,包括由一中间盖1隔开的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中包括一电枢轴2,所述的电枢轴2穿过中间盖1和传动机构中的齿轮3连接,所述的中间盖1和电枢轴2之间设有甩油圈4。在电枢轴的带动下,甩油圈4随电机同步高速旋转,甩油圈4不仅可以密封中间盖1和电枢轴2的连接处,还能把从传动机构内飞溅来的油脂甩回。
参见图2,所述的甩油圈4的盖体外侧设有由盖体中心向外辐射的凸棱41。所述的凸棱41有四条并且均布在所述的盖体上。
参见图1和图3,所述的甩油圈4呈T字型,包括中空的圆柱43和连接在圆柱上的盖体,所述的圆柱43套在所述的电枢轴2上。所述的甩油圈4的盖体内侧上设有一圈凸环42,所述的甩油圈4的盖体内侧上设有一圈凸环42,所述的中间盖1上设有与所述的凸环42配合的凹槽11。所述的凸环42和所述的凹槽11组成迷宫,在凸环42和凹槽11的配合组成的迷宫结构下,可以有效防止油脂穿过中间盖1和甩油圈4,提高了润滑脂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通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通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