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功耗微型温度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4703.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6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亮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2 浙江省宁波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耗 微型 温度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记录仪,尤其是低功耗微型温度记录仪。
背景技术
在食品药品储运、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农业及畜牧业等领域,都需要对其温度进行长期的监测、记录和报警。早期对温度管理多采用人为的管理方法,即工作人员读取温度记的温度值然后手工记录,这种方法不能实时的监测温度,浪费人力,也容易产生人为误差。近年来,出现很多电子式温度记录装置,虽然能够实时的记录温度,但是没有实时温度报警提示。这些设备在功耗上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不能够在电池供电下进行长期温度监测。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功耗微型温度记录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低功耗微型温度记录仪,包括温度传感模块、存储模块、主控制模块、时钟模块、报警灯、USB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主控制模块分别与温度传感模块、存储模块、时钟模块、报警灯、USB通讯模块连接。主控制模块按照PC机设定的时间从温度传感模块获取温度数据,经转换后将之存储到存储模块中,如果温度超过PC机设定的温度上限或温度下限则使报警灯有规则的闪亮,当USB通讯模块与PC连接时,还具有温度数据下载、历史回顾、曲线描绘等功能,PC端也可以通过USB通讯模块设置测温间隔、报警上下限和测温延时启动时间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对不同区域进行温度采集,且实现了低成本、微型化、超低功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一种低功耗微型温度记录仪,包括温度传感模块1、存储模块2、主控制模块3、时钟模块4、报警灯5、USB通讯模块6,其特征在于,主控制模块3分别与温度传感模块1、存储模块2、时钟模块4、报警灯5、USB通讯模块6连接。主控制模块3按照PC机设定的时间从温度传感模块1获取温度数据,经转换后将之存储到存储模块2中,如果温度超过PC机设定的温度上限或温度下限则使报警灯5有规则的闪亮,当USB通讯模块6与PC连接时,还具有温度数据下载、历史回顾、曲线描绘等功能,PC端也可以通过USB通讯模块6设置测温间隔、报警上下限和测温延时启动时间等。
温度传感模块1选用了Sensing公司的SJMF5A型NTC热敏电阻,。测温采用直流双臂桥,桥路供电电压与主控制模块3的ADC参考电压相同,这样可以在计算实测NTC阻值时减小误差。桥路两端分别接差分ADC的正负输入端。通过查表和线性差值可以计算出实测温度值,分辨率达到0.1?C。存储模块2采用Microchip公司的EEPROM24LC256,主控制模块3按照上位机软件设定的温度采集频率,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温度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存储到24LC256中。主控制模块3采用的是C8051F320单片机,内部集成10位A/D转换器和USB控制器。时钟模块4使用主控制模块3内部定时器、比较器和一个32.768KHz晶振来实现一个廉价且精准的RTC。该晶振接在主控制模块3的XTAL1和XTAL2之间。XTAL2的输出一路直接送到比较器CP0的正输入端,另一路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后送给CP0的负输入端,作为检测振荡信号状态变化的直流偏置电平。定时器被设置为16位定时器方式,每计4096个数(1/8秒)产生一个中断。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负责更新秒、分、时和日期的计算。报警灯5采用一个共阳红绿双色LED和一个橙色LED。当温度超出预先设定的温度上限或下限时,在不同报警情况下两种LED每隔10s分别以不同的频率进行组合闪烁。USB通讯模块6由FT245AM实现,完成USB协议和并行I/O协议转换,采用总线供电方式,USB电源端加磁珠和电容等去耦合抗干扰电路,FT245AM的DO-D7口接单片机的P0口,以P2输入和输出数据,WR、RD、TXF和RXF四个控制端接单片机的P2口,通过该控制端控制数据的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亮,未经徐永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4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