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重型电动三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3608.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曹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春雨 |
主分类号: | B60T11/16 | 分类号: | B60T11/16;B60K17/16;B60K17/06;B62K5/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张江涵 |
地址: | 236064 安徽省阜阳市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重 电动三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用电瓶驱动的载重用的三轮车。
背景技术
载重型电动三轮车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电动车,其各个部件和车架等进行了加固或选择尺寸更大的零件,可以承受大重量,适合于载重运货。
载重型电动三轮车具有车架,车架的前部设置一个前轮,车架的后部的后桥内的轮轴的两端设置两个后轮,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后轮。
目前的载重型电动三轮车的缺陷在于:
1、一般使用拉杆刹车,也即右脚踩在刹车踏板上,用一个机械刹车线与后轮上的刹车皮连接,使用者踏动刹车踏板经过刹车线牵引刹车皮运动涨住后轮实现刹车,这种刹车方式十分费力,而且载重式电动三轮车重量大,车速快,所以惯性大,单纯使用人力,往往无法及时刹车,十分危险。
2、一般目前的电动载重型三轮车是前轮直径比较大,两个后轮直径比较小,而由于电动载重型三轮车行驶路况复杂,载重量大,轮胎容易损坏,这样前轮与后轮不是一个型号,即是有一个备胎也不能兼顾前后轮。
3、一般目前的电动载重型三轮车的传动方式是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传动装置连接并驱动后轮轴。链式传动噪音大,扭矩小,且损坏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重型电动三轮车,其目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使载重型电动三轮车的安全性,易维修性都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载重型电动三轮车,其具有车架,车架的前部设置一个前轮,车架的后部的后桥两端设置两个后轮,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后轮,车架上有刹车踏板,其特征在于:刹车踏板连接一液压油泵,液压油泵分出两个分支油路,每个分支油路分别连接至由两个后轮所设的液压刹车夹器而可对两个后轮产生制动作用;其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的尺寸结构相同;后桥上安装有减速差速器箱体,传动装置安装在减速差速器箱体内,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差速器箱体内的减速器输入端连接,减速器输出端与减速差速器箱体内的差速器输入端连接,差速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两个半轴,半轴端部分别连接两个后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液压刹车能有效制动,缩短刹车距离,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与传统拉杆刹车相比,操作轻便、省力、安全。
2、前后三轮尺寸相同结构相同可以互换,前后三个轮胎使用统一尺寸型号,配置一个备胎,对于载重车辆和长途运输能起到有备无患的保障作用。传统的三轮车均是前轮与后轮不是一个型号,即使有一个备胎也不能兼顾前后轮。
3、差速一体后桥是电动机转子与减速差速器直接相联,与传统链条传动比较,优点是噪音低,结构合理紧凑,扭矩大,免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差速一体后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前部设置一个前轮1,车架的后部的后桥7两端设置两个后轮2,刹车踏板3连接一液压油泵4,液压油管4具有两个分支油路41,每个分支油路41分别连接至由两个后轮2所设的液压刹车夹器42而可对两个后轮2产生制动作用。液压油管4和分支油路41及液压刹车夹器42形成现有技术中的的油刹结构,使用油刹比现有拉杆刹车可以产生更大的刹车力,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前轮1和两个后轮2的尺寸结构相同,前后三轮尺寸相同结构相同可以互换,前后三个轮胎使用统一尺寸型号,配置一个备胎,对于载重车辆和长途运输能起到有备无患的保障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后桥7固设有减速差速器箱体8,减速差速器箱体8与后桥7之间装有密封垫31.减速差速器箱体8内容置的减速器包括减速齿轴11,减速过渡大齿轮12和减速过渡小齿轮14;减速齿轴11上设置有减速小齿轮10,减速齿轴11通过轴承9安装在差速减速器箱体8上部,减速过渡大齿轮12与减速过渡小齿轮14为双联齿轮,双联齿轮轴15通过轴承16安装在减速差速箱体8上,在减速齿轮轴11一端设置有联轴节32,电动机13安装在减速差速器箱体8上部一侧,电动机1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节31与减速齿轴端部11相连(减速器的输入端),减速小齿轮10与减速过渡大齿轮12啮合,减速过渡小齿轮14(减速器的输出端)与差速器大齿轮17(差速器的输入端)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春雨,未经曹春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36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器具
- 下一篇:恢复资源环境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