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倾转旋翼直升飞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2742.X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武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卫平 |
主分类号: | B64C27/06 | 分类号: | B64C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转旋翼 直升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倾转旋翼直升飞机。
背景技术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低速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等。
直升机可以通过倾转盘来改变旋翼的桨叶角度,以此改变旋翼旋转平面不同位置的升力,来实现直升机飞行姿态的变化,比如向前飞行或悬停。目前直升机相对普通飞机而言,飞行速度较低,航程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倾转旋翼直升飞机,以改善现有直升飞机存在的飞行速度低、航程较短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倾转旋翼直升飞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中轴线上设有螺旋桨轴转动腔,螺旋桨轴转动腔穿过螺旋桨轴,螺旋桨轴顶端部设有螺旋桨;机身内纵向设置有发动机,发动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啮合,传动伞齿轮的转动轴端部设有传动齿盘,传动齿盘与螺旋桨轴底端部旋翼伞齿轮啮合;所述机身尾部设置有涵道风扇叉,涵道风扇叉的两叉尖上各设有一转轴,转轴分别将涵道风扇两端限位住。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两侧对称设置有可折叠的机翼。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对称设置有两台发动机,两台发动机的输出轴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齿盘之间设置有顶针,该顶针插入旋翼伞齿轮顶端的锥形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直升机模式和巡航模式之间自由转换,起飞和降落时采用直升机模式,旋翼轴垂直于地面,螺旋桨产生向下的升力使飞机升起,当飞机升起到一定高度时,由发动机驱动齿盘带动螺旋桨轴转动至水平位置,此时机身两侧的机翼伸展开,机身尾部的涵道尾桨转动90°,此时飞机为巡航模式,由螺旋桨和涵道尾扇提供推力,由机翼提供升力,飞机可高速飞行。该实用新型能很好的改善了现有直升飞机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升机模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巡航模式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升机模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巡航模式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由图可知,该倾转旋翼直升飞机,包括机身1,其机身1中轴线上设有螺旋桨轴转动腔2,螺旋桨轴转动腔2穿过螺旋桨轴3,螺旋桨轴3顶端部设有螺旋桨4;机身1内纵向对称设置有两台发动机5,发动机5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伞齿轮6,主动伞齿轮6与传动伞齿轮7啮合,传动伞齿轮7的转动轴8端部设有传动齿盘9,传动齿盘9与螺旋桨轴3底端部旋翼伞齿轮10啮合,两个传动齿盘9旋向相反,可驱动螺旋桨轴3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所述传动齿盘9之间设置有顶针11,该顶针11插入旋翼伞齿轮10顶端的锥形定位槽12内。机身1尾部设置有涵道风扇叉13,涵道风扇叉13的两叉尖上各设有一转轴14,转轴14分别将涵道风扇15两端限位住。机身1两侧对称设置有可折叠的机翼16。
该倾转旋翼直升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采用直升机模式,螺旋桨轴3垂直于地面,螺旋桨4产生向下的升力使飞机升起,当飞机升起到一定高度时,将机身1两侧的机翼16伸展开,由发动机驱动传动齿盘9带动螺旋桨轴3转动至水平位置,机身1尾部的涵道风扇13沿纵轴旋转转动90°,螺旋桨4和涵道风扇15均产生向后的推力,此时飞机为巡航模式,由机翼16提供升力,飞机可高速飞行。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卫平,未经武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2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