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裸眼3D显示屏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0676.2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0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博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27/22;H04N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23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眼 显示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成像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裸眼3D显示屏。
背景技术
近年来,3D技术日益兴起,国内外不少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3D产品。总的来说,目前的3D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裸眼3D和眼镜式3D。由于眼镜式3D技术设备成本较高,而且必须要借助专用眼镜才能实现,所以,相比之下裸眼3D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裸眼3D屏幕成像的原理是利用阻挡、折射或引导部分光线,使双眼看到不同的画面,产生立体的效果。裸眼3D显示屏通常都是在液晶显示屏上贴附光栅层构成,所以光栅层贴附位置的精准度对于3D成像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3D屏幕在贴附光栅层的工艺过程中通常采用边角对位方式将光栅层和液晶屏对齐,贴合精度差,误差高达到100um以上,严重影响成像效果。另外,传统的3D显示器贴合方式采用点贴合技术,即在液晶屏的四边及四个角处用8~10点胶将光栅层贴合,由于中间无填充物,当环境温湿度变化时,易有雾气进入到屏内,造成显示效果差;而且光衍射造成的彩虹纹对3D显示效果有干涉,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时有明显的彩虹纹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光栅贴合精度高的裸眼3D显示屏,该显示屏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防止雾气进入,以及消除光衍射对3D显示效果的影响。
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裸眼3D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和光栅层,在液晶显示屏和光栅层上分别设有用于对位的显示屏位置识别点和光栅层位置识别点,该两种位置识别点由CCD图像传感器识别,光栅层与液晶显示屏通过显示屏位置识别点和光栅层位置识别点对位后面贴合连接,光栅层与液晶显示屏之间呈面贴合连接状态。
显示屏与光栅层之间相隔0.05~0.15mm,其间由光学胶填充。
光栅层为视障差光栅层或柱状透镜光栅层。
光栅层为玻璃板或塑料薄膜片。
位置识别点为“+”形,位置识别点的大小为0.3mm×0.3mm。
有益效果:1、采用CCD光学传感器对位置识别点(即MARK点)进行识别,使光栅层与液晶显示屏对位更佳精确,误差可控制在5um以内,大大提高了3D显示的效果;2、采用面贴和技术(即光栅层与液晶屏对应面的所有点均贴合连接),利用光学胶填充了光栅层与液晶屏之间的缝隙,避免进入灰尘或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雾气,或光衍射造成的彩虹纹对3D显示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裸眼3D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1和光栅层2,在液晶显示屏1和光栅层2上分别设有用于对位的显示屏位置识别点11和光栅层位置识别点21,该两种位置识别点由CCD图像传感器识别,光栅层2与液晶显示屏1通过显示屏位置识别点11和光栅层位置识别点21对位后面贴合连接。
如图2所示,显示屏1与光栅层2之间相隔0.05~0.15mm,其间由光学胶3填充。
光栅层为视障差光栅层或柱状透镜光栅层;光栅层为玻璃板或塑料薄膜片;位置识别点为“+”形,大小为0.3mm×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博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博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0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导板封合方法及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微波、电混合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