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真空受液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0644.2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6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罗亚林;杨再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0 | 分类号: | B01D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真空 受液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氧化铝生产中的立盘过滤机受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立盘过滤机是氢氧化铝晶种过滤的常用设备。为了降低晶种附水,目前大多采用过滤分区,即过滤区分为吸滤区和吸干区,常规采用两个独立的真空受液罐,或采用一个,但在进液管上设阀门。这两种方法都有不足,前者设备多,占空间,不便配置;后者由于滤液易结疤,阀门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真空受液罐,该受液罐使得在一个真空受液罐内,既能满足过滤分区的需要,又能避免滤液管路设阀控制的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真空受液罐,包括上筒体、下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在下筒体的上方,上筒体侧壁设置有吸干区进料口,下筒体侧壁设置有吸滤区进料口;所述下筒体下部设置有吸干区出料口,吸干区出料口通过吸干区出料管与上筒体下部相连通,下筒体下部设置有吸滤区出料口;所述上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吸干区真空排气管接口,下筒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吸滤区真空排气管接口。
所述吸干区进料口和吸滤区进料口均为切线进料。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方位可灵活设置,在所述下筒体的下部外壁安装有支座。
所述上筒体、下筒体之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并夹垫石棉橡胶垫密封。
所述吸干区真空排气管接口和吸滤区真空排气管接口通过法兰与外部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受液罐,既能满足过滤分区的需要,又能避免滤液管路设阀控制的弊端,还可以灵活设置其位置,具有操作方便,维护简单,节省安装空间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受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筒体,2—下筒体,3--吸干区进料口,4--吸滤区进料口,5--吸干区出料口, 6--吸滤区出料口,7--吸干区真空排气管接口,8--吸滤区真空排气管接口,9--吸干区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真空受液罐,包括上筒体1即吸干区,下筒体2即吸滤区,所述上筒体1设置在下筒体2的上方,上筒体1侧壁设置有吸干区进料口3,下筒体2侧壁设置有吸滤区进料口4;所述下筒体2下部设置有吸干区出料口5,吸干区出料口5通过吸干区出料管9与上筒体1下部相连通,下筒体2下部设置有吸滤区出料口6;吸干区出料口5用于排出吸干区滤液,吸滤区出料口6用于排出吸滤区滤液;所述上筒体1的上部设置有吸干区真空排气管接口7,所述下筒体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吸滤区真空排气管接口8。
所述吸干区进料口3和吸滤区进料口4均为切线进料。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方位可灵活设置,在所述下筒体2下部的外壁安装有支座。
所述上筒体1、下筒体2之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并夹垫石棉橡胶垫密封。
所述吸干区真空排气管接口7和吸滤区真空排气管接口8通过法兰与外部接口连接。
所述下筒体2直接放置在检修平台上,以螺栓连接固定,具有操作方便,维护简单,节省安装空间等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使用过程:
吸干区滤液从吸干区进料口3进入受液罐上筒体1,吸滤区滤液从吸滤区进料口4进入受液罐的下筒体2,吸干区滤液从吸干区出料口5排出,吸滤区滤液从吸滤区出料口6排出。受液罐上筒体1和下筒体2分设吸干区真空排气管接口7和吸滤区真空排气管接口8,在吸干区真空排气管接口7和吸滤区真空排气管接口8上设置有蝶阀来调节受液罐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真空度与排气量,即调节吸干区和吸滤区的真空度与排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0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