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9970.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9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贤斌;李路;刘学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宝捷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0;C02F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温珊姗;许莲英 |
地址: | 430074 湖北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生化 处理 一体化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将气提循环和澄清沉淀脱氮除磷两者紧密相结合的一体化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以生化法为主,即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有许多种,目前较常用的有A/A/O工艺、UCT工艺、改良型Carrousel工艺、AB法工艺、SBR工艺、CAST工艺、Unitank工艺、MSBR工艺等,上述工艺与本实用新型的ACCP工艺相比,其工艺流程长,构筑物多,大多设有格栅池、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或生物膜池、二沉池或水力循环澄清池、接触消毒池,甚至深度处理混凝沉淀池、各种形式滤池或超滤膜池等,因而占地面积大,建设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高,操作管理复杂,污泥产量大,这些工艺方法在大中型污水处理中有优势,却不太适宜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项目。
针对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国专利ZL 200610124503.5提出的双面导流水力循环澄清式污水处理方法,需要通过水泵加压压入水力循环澄清池(按国家标准图选用),该专利虽然未设二沉池,但水力循环澄清池亦相当于二沉池的作用,而本实用新型则取消了该水泵,同时取消了该水力循环澄清池,因而显著缩短了污水处理流程,节约了能耗,节省了用地面积和处理设施设备,降低了工程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简化了操作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及系统,该一体化装置是将气提回流循环脱氮和悬浮澄清沉淀除磷相结合,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工程投资省、运行成本低,易于操作管理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具体为一体化气提回流循环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置有斜向导流隔板,所述斜向导流隔板一侧设置有曝气组件、垂直气提回流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和斜向导流隔板之间设置有外回流污泥排泥斗/槽;在斜向导流隔板另一侧还设置有沉淀组件、与斜向导流隔板平行的斜向导流板/管,所述斜向导流板/管的进水口上方设置有药剂喷淋穿孔管,所述沉淀组件下方设置有沉淀污泥排泥斗/槽,沉淀组件上方设置有活动遮光板。
垂直气提回流组件采用气提阀门控制空气量,用于调节活性污泥回流比。
所述斜向导流隔板的倾角为38°—66°。
所述沉淀组件为平行设置的多层斜板或者蜂窝斜管,其斜板的间距或者斜管的孔径为60-120mm。
所述活动遮光板的材质为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金属、塑料或复合材料。
所述池体的材质为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砖石、金属、塑料或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由上述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组成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调节池和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所述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池体的外回流污泥排泥斗/槽的出口和厌氧调节池的池体内部相连通。
所述池体的出水口依次和消毒设施、出水明渠计量槽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一是功能区分隔:垂直气提回流组件和斜向导流隔板将一体化组合池体,分隔成三个主要的功能分区——曝气生化区、悬浮澄清区和斜板/管沉淀区,实现了其他工艺由不同水池分别完成的功能融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水池或水箱,也就是一体化组合池的紧凑设置,明显节约了用地;
二是垂直气提回流组件的双重功能:①起到前述的分隔作用,②实现活性污泥气提微动力回流功能;
三是斜向导流隔板的三重功能:①起到前述的分隔作用,②斜面构造形成由下向上的水平变截面实现悬浮澄清功能,③与斜向导流板/管一起形成向下导流的通道,使得水流能够进入到斜板/管沉淀区的下部;
四是构造上充分利用了空间:将斜向导流隔板的下部空间作为加药絮凝反应区、斜板/管沉淀区和清水缓冲区,实现了进一步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除磷和去除残余污染物的目的,取代了通过水泵加压压入水力循环澄清池(按国家标准图选用),也取代了占地面积较大的常规独立的二沉池,不仅避免了斜向导流隔板下部空间的浪费,而且显著缩短了污水处理流程,节约了能耗,节省了用地面积和处理设施设备,降低了工程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简化了操作管理;
五是池底构造有利于排泥:池底采用斗/槽形式有利于污泥的聚集压实,使得排泥含水率降低,利用池内外的水压差由可控阀门实现重力排泥,无需用泵抽吸,也没有二沉池刮泥机等运动部件,不仅高效节能,而且维修量小,使用成本低;
六是池面采用轻质活动遮光板,既遮挡了阳光照射斜管,避免引起藻类孳生附着于斜板/管影响沉泥滑落和感官效果,又便于斜板/管和池底检修。
本实用新型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宝捷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宝捷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99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压痕机的传动轴组件
- 下一篇:一种电热扇自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