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飓风形风力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9610.1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阿高龙热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高龙热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63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飓风 风力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风力发电利用的是自然能源。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行;我国也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主要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显而易见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与风力大小有关,通常情况下风力越大发电效率越好,所以风力发电机大多设置在常年大风的地域,但是因为机械构造承受的力有上限,当风力过大时就可能会对风力发电机造成损坏,所以需要一些安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飓风形风力发电机,该发电机装有风力测量装置,当风力超过了发电机所能承受的上限时,偏航驱动电机会驱动机舱转向,使叶片平行于风向,减小发电机所受到的力,保证了发电机在飓风环境中不会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飓风形风力发电机,包括塔架、机舱、定子、转子和叶片,所述机舱通过铰接轴安装在塔架上,所述转子铰接在机舱内,所述定子罩在转子外,定子与机舱内壁固定相连,定子与转子之间有一定间隙同轴设置,转子的轴心处固定装有转轴,所述叶片共有若干个周向均布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其特征是:该风力发电机还包括风向测量装置、偏航驱动电机、控制器和风力测量装置,所述风向测量装置和风力测量装置安装在机舱外,所述偏航驱动电机和控制器安装在机舱内,控制器的输入端与风向测量装置和风力测量装置相连,控制器的控制端与偏航驱动电机相连,偏航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机舱和塔架之间的铰接轴相连。
所述的外叶片和内叶片为一体化结构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定子包括定子机架、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机架通过机座固定安装在机舱内,所述的定子铁芯为环形铁芯,定子铁芯固定安装在定子机架上,所述定子绕组镶在定子铁芯上。
所述的转子包括转子机架、转子磁轭和永磁极,所述转子机架固定安装在转轴上,转轴通过机座铰接在机舱内,所述转子磁轭和永磁极都为环形,转子磁轭固定套装在转子机架外,永磁极固定套装在转子磁轭外。
所述的若干个叶片通过轮毂周向均布固定安装在转轴上。
该风力发电机还包括测风装置、偏航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所述测风装置安装在机舱外,所述偏航驱动电机和控制器安装在机舱内,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测风装置相连,测风装置的控制端与偏航驱动电机相连,偏航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机舱和塔架之间的铰接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防飓风形风力发电机上装有一个风力测量装置,当风力测量装置测得的风力超过了发电机所能承受的上限时,偏航驱动电机会驱动机舱转向,使叶片平行于风向,减小发电机所受到的力,保证了发电机在飓风环境中不会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飓风形风力发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架、2机舱、31定子机架、32定子铁芯、33定子绕组、41转子机架、42转子磁轭、43永磁极、5叶片、6转轴、7机座、8轮毂、9风向测量装置、10偏航驱动电机、11控制器、12风力测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高龙热,未经阿高龙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9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