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旋熔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59521.7 | 申请日: | 2012-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8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富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中瑞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5/06 | 分类号: | B29C6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旋熔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熔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旋熔机。
背景技术
旋熔机是一种热熔设备,通过将一个工件固定在夹具上,另一个工件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在被固定的工件表面进行自转运动,两个工件间由于高速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可以使两个工件的基础面融化并完整结合在一起,达到无缝熔接的效果。旋熔机常被用在轴型塑料件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
现在人们使用的旋熔机通常为立式的,旋熔机的旋转部分位于工作台的上部,零件的一部分竖直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夹具里,另一部分放置在旋转部分的夹具了,通过旋转部分带动夹具连同其上的零件施加一定的压力在被固定部分零件的表面旋转,来产生热量实现两个工件的基础面融化并完整结合在一起。但是立式的旋熔机受制于旋转头和工作台之间高度的限制,无法旋熔太长的轴型零件,同时由于旋转头部分的夹角是开口向下的,人们在装夹零件时不太方便,需要低下头才能看到装夹的夹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头、夹具部分横向放置,可以加工较长零件的卧式旋熔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卧式旋熔机包括壳体、动力装置、旋转头、主夹具、控制箱;所述动力装置、旋转头、主夹具装于所述壳体上部的工作台上,所述控制箱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旋转头的轴线横向放置,与所述主夹具的轴线相重合,所述主夹具由其一侧的扳头控制,其上的两块对称夹头可以向中间或两边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主夹具通过轨道装配在所述工作台,所述主夹具可以沿所述轨道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主夹具相对所述旋转头的另一侧还设计有副夹具。
作为优选,所述卧式旋熔机还包括,向所述待旋熔零件的融合位置吹送热风的电吹风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卧式旋熔机采用卧式结构,将所述待旋熔零件的两部分分别装在所述旋转头和主夹具上,所述主夹具将零件的一部分固定不动,所述旋转头带动零件的另一部分压紧在被固定部分的零件上旋转,来产生热量实现两个工件的基础面融化,并完整结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可以旋熔较长的轴型零件,同时待旋熔加工零件相对旋转头和主夹具都是水平装配,可以直接看到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卧式旋熔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实施例所示,本卧式旋熔机,包括壳体1、动力装置2、旋转头3、主夹具4、控制箱5;所述动力装置2、旋转头3、主夹具4装于所述壳体1上部的工作台上,所述控制箱5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旋转头的轴线横向放置,与所述主夹具的轴线相重合,所述主夹具4由其一侧的扳头41控制,转动所述版头1,其上的两块对称夹头42可以向中间或两边移动。两块对称夹头42的中间设计有夹口。
本卧式旋熔机采用卧式结构,将所述待旋熔零件的两部分分别装在所述旋转头3和主夹具4上,所述主夹具4将零件的一部分固定不动,所述旋转头3带动零件的另一部分压紧在被固定部分的零件上旋转,来产生热量实现两个工件的基础面融化,并完整结合在一起。同时待旋熔加工零件相对旋转头3和主夹具4都是水平装配,可以直接看到容易操作。
所述主夹具4通过轨道11装配在所述壳体1的工作台上,所述主夹具4可以沿所述轨道移动。这样相当主夹具4和旋转头3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装夹零件的尺寸范围更广。
所述主夹具4相对所述旋转头3的另一侧还设计有副夹具6。这样如果待旋熔零件的长度远超过主夹具4的范围时,可以使用副夹具6和主夹具3一起固定,这种结构可以旋熔较长的轴型零件。
所述卧式旋熔机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动力装置2上,向所述待旋熔零件的融合位置吹送热风的电吹风头7。这样可以保证所述待旋熔零件部分的热量不会轻易逸散,旋熔效果更好,但是电吹风头7吹出的热气不能过热,防止将整个零件的旋熔部分融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中瑞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中瑞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9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