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680.5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6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增;杜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5/00 | 分类号: | F04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车辆在等待红绿灯等情况下,为了减低燃油消耗,启停系统会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停止发动机的工作,达到节能的目的。
但是,通常汽车空调压缩机是由发动机供能,若发动机停止工作,那么空调也就停止工作。此时的一般解决方案是选用电动空调,若采用传统电动机,电动空调的能耗比传统空调高出许多,也就达不到节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带有启停系统的汽车在发动机关闭后空调继续开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带轮,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电动发电机,所述电动发电机旋转轴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带轮; 空调压缩机,所述空调压缩机的动力输入轴与电动发电机旋转轴的第二端为同轴连接;和用于连接或断开第二带轮与电动发电机的离合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发电机为无刷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发电机包括:可调节输出功率的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发电机的功率范围为:10~20kW。
进一步的,第一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的直径。
更进一步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轮径比范围为2~4:1。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压缩机包括:一个用于控制连接或断开空调压缩机与空调压缩机动力输入轴的压缩机离合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缩机离合器是电磁单向离合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发电机和空调压缩机设于第二带轮的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离合器是电磁单向离合器。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套设在电动发电机旋转轴的第一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轮上设有传递电动发电机的力矩以驱动车辆的第一带轮动力输出轴。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轮动力输出轴连接车辆变速箱,车辆变速箱连接车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驱动装置,在现有的发动机驱动空调压缩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与空调压缩机同轴连接的电动发电机,还增加了一个用于连接或断开第二带轮与电动发电机的离合器,实现了带有启停系统的汽车在发动机关闭后,由电动发电机继续驱动空调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调驱动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空调驱动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驱动装置,包括:
发动机10;
第一带轮20,所述发动机1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带轮20;
第二带轮30;
传动皮带40,所述传动皮带40连接第一带轮20和第二带轮30;
电动发电机50,所述电动发电机50旋转轴的第一端51连接第二带轮30;
空调压缩机60,所述空调压缩机60的动力输入轴与电动发电机50旋转轴的第二端52为同轴连接;和
用于连接或断开第二带轮30与电动发电机50的离合器70。
具体的,第一带轮20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30的直径。第一带轮20和第二带轮30的轮径比范围为2~4:1。
具体的,当发动机10工作时,第一带轮20为主动带轮,第二带轮30为被动带轮;当发动机10停机时,电动发电机50工作时,第二带轮30为主动带轮,第一带轮20为被动带轮。
具体的,电动发电机50采用无刷电机,内部装有可调节输出功率的控制模块。电动发电机50的功率范围为:10~20kW。当车辆电池电量不足时,控制模块控制加大输出功率给电池充电。电池电量充满后,模块控制降低功率输出节约燃油。在车辆制动时可以加大输出功率回收制动能量。电动发电机50可以作为启动电机,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启动电机,在发动机10启动时提供驱动力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6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