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传输导线投放速度模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7723.8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7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唐军武;毕可新;肖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海华技术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P3/36 | 分类号: | G01P3/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3001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弃 剖面 测量 系统 传输 导线 投放 速度 模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测量技术,特别是涉及海洋船舶走航剖面测量系统的传输导线投放速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洋环境要素测量中,利用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在航行的船舶上投放测量探头,走航测量垂直剖面海洋数据。
图1显示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的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在航行的船舶1上投放测量探头3,走航测量水下垂直剖面海洋环境数据。
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包括测量探头3与数据采集处理终端2,测量探头3与数据采集处理终端2之间由传输导线5连接并传输测量数据。传输导线5为两股自粘在一起的直径0.1mm~0.09mm导线,传输导线5分别绕在两个线轴上,两个线轴为水面绕线轴和水下绕线轴。水面绕线轴装在船上投弃装置的探头筒4内,水下绕线轴装在测量探头3内。传输导线5的长度与海洋剖面测量深度和船舶1的走航速度有关。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测量时,测量探头3从探头筒4内投放出,随着船舶1航行和测量探头3在水中垂直下降,水面绕线轴和水下绕线轴同时释放传输导线5。测量探头3在水中垂直下降,并在垂直下降过程中测量不同水层海洋数据,海洋数据在数据采集处理终端2上实时显示和记录。
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传输导线受到的拉力大小与测量探头的下降速度和船舶走航速度有关,与放线系统外形结构和绕线工艺有关。当传输导线的受力大于其允许拉力时,传输导线的绝缘性降低,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和测量参数的真实性。
因此,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的研发中,需要掌握测量探头的下降速度和船舶走航速度对传输导线的影响,需要检测传输导线在动态测量中的状态。然而,投弃式走航剖面测量系统传输导线投放速度的检测目前尚缺乏必要的设备,只能直接到海上做投放试验,耗时、费力、增加成本,给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的设计和测量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投弃式走航剖面测量系统传输导线释放速度的检测尚缺乏必要的设备,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用于投弃式走航剖面测量系统的传输导线投放速度模拟检测装置,其目的在于将可调速的转轮设置在水槽中,将连接固定设置在水槽中测量探头的传输导线缠绕在转轮上,利用转动的转轮对传输导线的缠绕,模拟测量探头在水中的投放,并由设置在连接转轮的转动轴上的光电码盘显示传输导线的释放速度,实时了解传输导线在动态测量过程中的真实状况。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测量探头投放速度模拟检测装置包括转动系统、水箱绕线系统、计速显示系统。
转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轴、光电码盘转轮和装置骨架。驱动电机安装在装置骨架上,驱动电机通过转动轴连接转轮,转轮设置在水槽绕线系统的水槽内。光电码盘设置在转动轴上,转动轴带动光电码盘和转轮转动。
水槽绕线系统包括水槽、探头筒、测量探头。水槽与安装驱动电机的骨架并排设置在装置安装底板上,水槽内灌满水。探头筒设置在水槽上端的外侧,探头筒内设置水面绕线轴。测量探头安放在探头固定装置内,探头固定装置设置在水槽底部,测量探头内设置水下绕线轴。
计速显示系统设置在装置骨架内,包括转轮调速器、显示屏、转轮调速器控制开关,转轮调速器与驱动电机连接,转轮调速器控制开关和显示屏设置在装置骨架镶嵌的面板上。显示屏与转轮调速器连接,显示设置在水槽内转轮的线速度。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测量探头投放速度模拟检测装置应用时,传输导线两端分别缠绕在水槽上端探头筒内设置的水面绕线轴和水槽底部测量探头内设置的水下绕线轴上,从探头筒内水面绕线轴和测量探头内水下绕线轴分别抽出的传输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并固定在转轮上,水面绕线轴和水下绕线轴的出线与转轮外径保持相切状态。绕在水面绕线轴上传输导线的一端连接外部的数据采集处理终端,绕在水下绕线轴上传输导线的一端连接测量探头的传感器,测量探头传感器的水中测量数据通过传输导线传递到数据采集处理终端显示和记录。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光电码盘显示传输导线的释放速度,也就是模拟测量探头在水中的投放速度和船舶走航水面线轴放线速度。通过转轮调速器控制开关变更转轮速度,模拟传输导线在投弃式剖面测量系统测量过程中的不同放线速度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海华技术开发中心,未经天津市海华技术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7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