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断电保护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7615.0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8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天雨 |
主分类号: | B62K19/36 | 分类号: | B62K19/36;B62M6/80;B60K2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断电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安全带的断电保护鞍座。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在电源打开状态下,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若双手扶车把,身体站立推动电动自行车,腿容易碰到车蹬,无意之间使电动自行车启动助力功能,使电动自行车突然加速失控,易对骑行者造成伤害。另外,在推动电动自行车时,骑行者若无意间拧动油门,也容易使电动自行车加速失控,造成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存在被骑行者推动时突然加速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断电保护鞍座,该电动自行车断电保护鞍座能让电动自行车在被推动状态下断电,而当骑行者骑在电动自行车鞍座上时,电动自行车自行供电,从而给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提供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动自行车断电保护鞍座由鞍座本体、空腔支撑管、弹簧、下部支架、下部支架上端触点、空腔支撑管内上壁触点、导电轨、流入导线、流出导线组成;鞍座本体被空腔支撑管支撑,弹簧和下部支架位于空腔支撑管内部;弹簧与下部支架连为一体;空腔支撑管和下部支架为“上大下小”的套筒设计;下部支架上端和空腔支撑管内上壁各有两个触点;空腔支撑管内上壁触点通过导电轨相互连接;该电动自行车断电保护鞍座通过流入导线和流出导线串联接入电动自行车工作电路中。空腔支撑管下端收缩的部分为防脱落管颈。空腔支撑管为双体对称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骑行者未坐在电动自行车鞍座上时,使电动自行车电路断开,以避免电动自行车被推动时存在突然加速的安全隐患,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立体效果图;图2为立体剖视效果图;图3为该实用新型核心部分剖面图;图4为分解示意图。图5为触点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空腔支撑管,2为弹簧,3为下部支架,4为防脱落管颈,5为下部支架上端触点,6为空腔支撑管内上壁触点,7为鞍座本体,8为空腔支撑管左部,9为空腔支撑管右部,10为导电轨,11为流入导线,12为流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图3中,鞍座本体(7)被空腔支撑管(1)支撑,空腔支撑管(1)内有弹簧(2)和下部支架(3),其中弹簧(2)与下部支架(3)连为一体。为防尘防水考虑,空腔支撑管(1)和下部支架(3)采取“上大下小”的套筒设计。为防止空腔支撑管(1)与下部支架(3)脱落分离,空腔支撑管(1)下端收缩,该部分为防脱落管颈(4)。下部支架(3)上端和空腔支撑管(1)内上壁各有两个触点,即下部支架上端触点(5)和空腔支撑管内上壁触点(6)。
在图4中,为便于安装,空腔支撑管为双体对称构造,即空腔支撑管左部(8)、空腔支撑管右部(9)。两者将下部支架(3)夹在其中。
在图5中,流入导线(11)和流出导线(12)串联接入电动自行车工作电路中。
当骑行者坐在鞍座本体(7)上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弹簧(2)压缩,空腔支撑管内上壁触点(6)和下部支架上端触点(5)接触,流入导线(11)、下部支架上端触点(5)、空腔支撑管内上壁触点(6)、导电轨(10)、流出导线(12)形成闭合回路,电动自行车工作电路为通路;当骑行者未坐在鞍座本体(7)上时,弹簧(2)处于自由伸长状态,空腔支撑管(1)被弹簧(2)顶起,故空腔支撑管内上壁触点(6)和下部支架上端触点(5)无法接触,电动自行车工作电路为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天雨,未经刘天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7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