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捷包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55520.5 | 申请日: | 2012-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8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康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凯 |
| 主分类号: | A47J43/20 | 分类号: | A47J4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捷 包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饺子工具,尤其是一种快捷包饺器。
背景技术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另外,中国特色健康保健食品——饺子,已走向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如日本饺子、朝鲜饺子、韩国饺子、越南饺子、墨西哥饺子等。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当代的人们越来越懒惰和包饺子的麻烦,导致很大部分人群将传统的饺子包制方法所忘记了,这将对中国的传统文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包饺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捷包饺器,它采用螺钉将两个活动的壳体连接,并通过壳体底部的凹槽快捷的使壳体旋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捷包饺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右螺钉、右壳体、左壳体、左螺钉构成;所述的右壳体为半圆状,上表面向内设有凹槽,下表面根据人体手指的大小设有三个凹孔;所述的左壳体为半圆状,上表面向内设有凹槽,下表面根据人体手指的大小设有一个凹孔;所述的左壳体的半圆状和右壳体的半圆状相叠合,并通过左螺钉和右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既能够使会包饺子人们快捷的把饺子包好,又能够使不会包饺子的人们轻松地将饺子包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所有包饺子的人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向结构图
图中1-右螺钉、2-右壳体、3-左壳体、4-左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快捷包饺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右螺钉、右壳体、左壳体、左螺钉构成;所述的右壳体为半圆状,上表面向内设有凹槽,下表面根据人体手指的大小设有三个凹孔;所述的左壳体为半圆状,上表面向内设有凹槽,下表面根据人体手指的大小设有一个凹孔;所述的左壳体的半圆状和右壳体的半圆状相叠合,并通过左螺钉和右螺钉固定。
在图1、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壳体的反面通过人体手指的力学设置了食指凹孔、中指凹孔和无名指凹孔或小拇指凹孔;所述的右壳体的反面通过人体手指的力学设置了大拇指凹孔,适用于大拇指的活动;当大拇指插入右壳体反面的凹孔中,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或小拇指插入左壳体反面的凹孔中后,再向内用劲时,左壳体和右壳体将绕着左螺钉和右螺钉分别旋转九十度。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包饺子的面皮平放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上表面的凹槽内;然后,将包饺子的馅放在面皮上;在通过左壳体和右壳体反面的手指向内使劲,左壳体和右壳体旋转九十度后重叠,饺子就包好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凯,未经康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5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