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液压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55128.0 | 申请日: | 2012-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乾麟;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鸿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17/03 | 分类号: | F04B17/03;H02K1/27;F04B53/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液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油液增压的机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液压泵。
背景技术
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它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为了提高液压泵的工作效率,经常用电动机来带动液压泵作业,形成电动液压泵。由于液压泵工作过程要求电动机有较大的输出扭矩,故现有的电动液压泵,通常都是在液压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低速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为了保证两轴的连接和同轴度,必须在两轴之间安装连轴器,受机械加工精度和安装工艺限制,两轴之间的连接难以确保二轴高精度同心,因此造成工作震动、磨损、噪声增大,造成机械寿命下降;另外连轴器结构的电动液压泵显得结构不紧凑,材料资源和空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所公开的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轻便的电动液压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液压泵,由油泵和电动机构成,所述的油泵安装于电动机的外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为空心轴,转子套在油泵的动力输入轴上,通过轴紧固件,将电动机的转子与油泵的动力输入轴固定成一体,电动机的定子线圈固定于外壳内;所述的油泵动力输入轴端的外壳上设电动机外壳定位孔,电动机外壳通过定位孔安装于油泵外壳外壁上,转子与定子线圈间保持均匀间隙。
所述的电动机为永磁电动机,永磁块直接粘贴在电动机转子的空心轴上,电动机的定子线圈置于永磁转子周围,永磁转子与定子线圈间保持均匀间隙。
所述油泵外壳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台阶,电动机外壳通过定位台阶安装于油泵外壳外壁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电动液压泵动力结构,延长液压泵传动轴作为电动机的转子轴,电动机转子和电动机的前轴承与液压泵合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结构,省略了传动装置,直接通过电机电磁气隙实现动力传输。明显降低震动、磨损、噪声,延长机械寿命;紧凑的结构,节约了材料资源和空间资源。
附图说明
图 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油泵外壳上所设的定位孔的示意图;
图4 油泵外壳上所设的定位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 1所示:一种电动液压泵,由油泵1和电动机构成,油泵1的一侧安设电动机,油泵1的动力输入轴3端与电动机输出端相连。此电动机采用永磁无刷电动机,电动机的转子4为空心轴,永磁块7直接粘贴在电动机的转子4的空心轴上,转子4套在油泵1的动力输入轴3上,通过轴固定镙钉5,将油泵1的动力输入轴3与电动机的转子4固定成一体。
电动机的定子铁芯线圈8固定于外壳6内。
如图3所示,油泵1轴一端外壳6外壁上,以轴为中心,根据电动机外壳的直径,设置用于定位电动机的定位孔21,以保证电动机定子与转子4同轴心,通过紧固镙钉9将电动机的外壳6安装于油泵1的外壁上的定位孔2a内,确保永磁转子4与定子线圈8之间保持均匀间隙。
实施例2:如图 2所示:一种电动液压泵,由油泵1和电动机构成,油泵1的一侧安设电动机,油泵1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减速电动机输出端相连。此电动机采用伺服有刷电动机,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4为空心轴,转子4线圈绕制在空心的转子4的轴上,转子4轴套入油泵1的动力输入轴3,通过轴固定镙钉5,将油泵1的动力输入轴3与电动机的转子4固定成一体。转子4的轴上绕制转子线圈71,并在线圈71的外端安装换向器73,在电动机外壳6内与换向器相对处安装碳刷架设72,使碳刷与安装于转子4上的换向器配合。
电动机的铁芯线圈8固定于外壳6内。
如图4所示,油泵1动力输入轴3端的机壁上设电动机外壳定位台阶22,电动机外壳6通过定位紧固镙钉9安装于油泵1外壳6外壁的定位台阶22内,确保转子4与定子线圈8之间保持均匀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鸿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丽水鸿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5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机组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布置结构
- 下一篇:新型铸铁热风熔炼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