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矩形沉箱吊运下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4915.3 | 申请日: | 201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武;张鲁生;焦彦波;范丰东;王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8 | 分类号: | E02D1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卜令涛;魏振柯 |
地址: | 27682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沉箱 下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箱整体吊运下水装置,特别是属于一种矩形沉箱的整体吊运下水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沉箱吊运下水的方法多采用吊顶法和吊壁法。通常,预制沉箱采用吊顶法吊具和吊壁法吊具时,需要设置吊环、吊孔钢套筒、吊筋以及吊孔上方钢筋网等不可回收的吊点加强措施,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工效;而且沉箱安装后,所采用的外露的吊点加强措施用具暴露于水中,会腐蚀并损伤吊点周围的混凝土。除此之外,采用吊顶法吊具和吊壁法吊具的挂钩工序需由施工人员高空作业完成,脱钩工序同样要人工辅助脱钩,存在挂钩和脱钩耗时长、危险性大等问题。因此,通过吊具创新从而避免设置吊点加强装置、施工人员高空挂钩和人工辅助脱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矩形沉箱吊运下水的装置,以达到操作安全简便、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矩形沉箱吊运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索、卡环、钢护角和下吊索,上吊索一端挂于起重船双钩上,另一端通过卡环与下吊索连接,下吊索通过钢护角对矩形沉箱进行兜底,钢护角卡于沉箱的斜趾部位;所述的钢护角由弧面钢板、竖向护角钢板、水平护角钢板和分线钢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矩形沉箱吊运下水的装置,在使用时,起重船双钩悬挂上吊索,下吊索穿过沉箱底部后,安放钢护角,下吊索与钢护角的弧面钢板相接触,避免了下吊索损伤斜趾;施工人员用卡环连接待吊运沉箱上吊索与下吊索;起重船掂钩,待沉箱进水孔没入水面以下时,打开进水闸阀向沉箱内注水,直至沉箱浮游稳定;起重船继续掂钩至钢护角完全脱离沉箱,顶推船顶推沉箱移出吊具内,并由拖轮将沉箱拖运至安装区域;沉箱脱开后,起重船起钩,将下吊索起吊出水,钢护角也随之吊出水面。具有构造简单合理、操作安全快捷、降低工作成本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状态图;
图2,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下吊索布置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钢护角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钢护角俯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钢护角安装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矩形沉箱吊运下水的装置,包括上吊索2、卡环3、钢护角4和下吊索5,上吊索一端挂于起重船双钩1上,另一端通过卡环与下吊索连接,下吊索通过钢护角4对矩形沉箱进行兜底。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钢护角由弧面钢板6、竖向护角钢板7、水平护角钢板8和分线钢板9构成,竖向护角钢板与水平护角钢板垂直焊接,其外侧为弧面钢板,弧面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竖向护角钢板和水平护角钢板焊接,分线钢板位于弧面钢板相对两侧,焊接于竖向护角钢板与水平护角钢板外侧。
如图6所示,钢护角卡于沉箱10的斜趾部位,下吊索穿过沉箱底部与钢护角的弧面钢板接触,从而避免吊运过程中下吊索损伤斜趾。
另外,如图3所示,采用4根两端带有琵琶头的钢丝绳作为下吊索,并且沉箱两侧各相对安放两个钢护角,单个钢护角对应的下吊索根数为2根,采用对折后使用。
如图4所示,水平护角钢板8为三层叠加,分线钢板9的边角为圆弧形状。
所述的上吊索同样采用两端带有琵琶头的钢丝绳根据实际情况经对折而成,可分段继续接长;所述的卡环为常见的马蹄形卡环,在此不加以描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挂钩工序由施工人员地面操作,避免了高空挂钩的危险性;钢护角与沉箱脱离工序为沉箱稳定漂浮后水下自动整体脱开,不需人工辅助,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4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