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用的中轧孔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4866.3 | 申请日: | 201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3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覃克光;池敏;王才仁;马超;周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123 广东省韶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用 孔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棒材连续生产的孔型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棒材热连轧的共用的中轧孔型。
背景技术
原有螺纹钢孔型系统为箱椭圆孔型系统,该类孔型系统变形较均匀, 工艺稳定。但是,仅粗轧机组第1~8架轧机孔型共用,中轧延伸孔型的共用性差,孔型系统复杂。因而更换规格时,换辊量大、且时间长,轧机作业率低,而且轧辊及导卫装置等备件种类多、消耗大, 使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影响产品品种更换的灵活性,与市场的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化孔型系统,增加共用孔型的可调整性的共用的中轧孔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用的中轧孔型,包括孔型一和孔型二,所述孔型一为椭圆形孔,弧形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直线部分;所述孔型二为圆形孔,圆形孔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直线部分。
所述椭圆形孔的弧形部分长78.03mm、宽38.26mm,弧形部分的圆弧半径为57.87mm,弧形部分与直线部分的连接为半径为7 mm的弧形连接,直线部分的上下宽为8 mm。
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48.27mm,圆形孔与直线部分的连接为半径为7 mm的弧形连接,圆形孔和直线部分全长为59.2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减少中间过渡孔型, 且能通过调整辊缝达到孔型共用的原则,削减中间过渡孔型的数量,简化孔型系统,增加共用孔型的可调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孔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孔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孔型一,2-弧形部分,3-直线部分,4-孔型二,5圆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共用的中轧孔型,包括孔型一1和孔型二4,所述孔型一1为椭圆形孔,椭圆形孔的弧形部分2长78.03mm、宽38.26mm,弧形部分2的圆弧半径为57.87mm,弧形部分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直线部分3,弧形部分2与直线部分3的连接为半径为7 mm的弧形连接,直线部分3的上下宽为8 mm;所述孔型二4为圆形孔5,圆形孔5的直径为48.27mm,圆形孔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直线部分3,圆形孔5与直线部分3的连接为半径为7 mm的弧形连接,圆形孔5和直线部分3全长为59.22mm。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棒材连续生产的孔型之间优化过渡的方法,适用于棒材热连轧。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减少中间过渡孔型, 且能通过调整辊缝达到孔型共用的原则,削减中间过渡孔型的数量,简化孔型系统,增加共用孔型的可调整性。
实例1
(1) 针对中、精轧机组第9~ 14机架孔型的共用范围,找出更换规格时孔型系统中不顺行的关键点。
(2)优化设计孔型系统,设计新的共用孔型、准确地编制设定各规格轧制程序表。考虑轧机设备工艺特点、轧辊强度、电机负荷、调速范围、孔型共用与轧辊磨损的均衡要求等因素,合理分配延伸系数;确定各道次轧件断面面积、形状和尺寸;设计相应的孔型形状和尺寸。对中间延伸孔型,椭圆孔按单半径构成,半径值适当加大些,圆孔型扩张开口处以切线连接,且适当加大孔型辊缝值, 以增加共用孔型的可调整性。设计新共用孔型2个,取代原有4个孔型,同时将原来Φ28、Φ32的11#、12#机架移到13#、14#机架,单线转双线的时候可以减少了移动11#、12#机架的时间,增加了作业率的时间。
(3) 设计配置各道次导卫装置及轧辊等生产装备。
(4) 将优化后的孔型系统在生产中调试,完善设计。
以日常生产规格18mm以上螺纹钢孔型系统为例,新孔型系统由原1~8架轧机孔型共用,增加到第9~10 架轧机孔型共用,并且大部分规格已达到前 10 道次共用。
新系统的应用效果:
(1) 提高了轧机作业率。提高了新孔型的共用性范围,调换规格时, 更换孔型的数量由4个减为 2个, 简化了生产工序,轧辊更换和调整时间明显低, 作业率提高。据统计, 采用新孔型系统后, 在全年更换产品规格增加16个的情况下,年减少换辊时间 167.38h,减少调整时间236.88h, 作业率由平78.5%提高81.463% , 最高达 84% 。因此,达到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化孔型系统,减少轧辊的占有量,减少导卫的装置种类,大量减少了占用资金,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48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锂金属挤压机的真空抽气装置
- 下一篇:H型钢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