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作业趸船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53371.9 | 申请日: | 2012-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3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斌;戴国宝;孙长国;叶社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玮 |
| 主分类号: | B63B35/34 | 分类号: | B63B35/34;B63B35/32;B63B3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作业 趸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趸船,尤其是一种多功能作业趸船。
背景技术
趸船是一种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固定在岸边、码头,以供船舶停靠,上下旅客,装卸货物。当趸船所停放的河、湖、海,尤其在静水和水流慢的水域,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的不断积累,加上泥沙的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在水域底部就会淤积成厚厚的淤泥,很容易造成水质的恶化,再加上人们的生活垃圾的倒入,造成了水域的污染,这样既影响了水中生物体的生存环境,又影响了水域的美丽风景,且水域中的泥沙不能得到有效、及时地采集,将大量的浪费了土方资源。
目前,趸船为固定在岸边的无动力装置船,且其中没有清淤和采砂设备,所以不能进行水面移动去污和深水清淤、采砂作业。如果在水域中另投放一艘或多艘去污、清淤、采砂功能船,这样势必会增加投资成本,且在另投放船舶不进行相应去污、清淤和采砂功能作业时,必将造成设备闲置的浪费,也会增加船舶日常的管理和维修费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清淤、采砂功能的多功能作业趸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作业趸船,在船体的前部与后部分别安装有清淤排污泵与挂浆机,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还安装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分别与所述清淤排污泵以及所述挂浆机相联接。
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设有活门密闭空间,所述活门密闭空间由固定在所述船体内部的钢板形成,在所述活门密闭空间的顶部还设有活门,
所述驱动设备设置在所述活门密闭空间中。
所述清淤排污泵设置在所述船体前部的中心处,所述挂浆机设置在所述船体后部的中心处。
在所述船体的甲板上设有观景平台,所述观景平台由木板构成。
所述清淤排污泵以及所述挂浆机设置在所述观景平台下。
在所述船体的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端角位置上设有拼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现有趸船的基础上安装清淤排污泵与挂浆机,可实现对水面污物的清理、对深水区域的清淤以及采砂作业功能;
2、通过在现有趸船的基础上安装清淤排污泵,可实现对岸边的花草或农田进行浇灌;
3、通过设置在船体的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端角位置上设有拼接结构,可用于锁桩或放链锚,从而将多个趸船进行纵向或横向摆放以组建成大型码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使用状态图。
主要符号说明如下:
1-船体 2-观景平台 21-活门
3-活门密闭空间 31-原动机 4-清淤排污泵
5-挂浆机 6-拼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作业趸船,船体1由钢板制成,在船体1的前部与后部分别安装有清淤排污泵4与挂浆机5,其中,清淤排污泵4设置在船体1前部的中心处,挂浆机5设置在船体1后部的中心处。在船体1的甲板上设有观景平台2,该观景平台由木板构成。在船体1中间位置的内部设有能够向上打开的活门密闭空间3,该活门密闭空间3由固定在船体内部的钢板形成。在活门密闭空间3的顶部还设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活门21,该活门21由木板组成。在活门密闭空间3的内部还安装有驱动设备,驱动设备分别与清淤排污泵4以及挂浆机5相联接。其中,该驱动设备为原动机3,该原动机3分别与清淤排污泵4和挂浆机5联接,用于驱动清淤排污泵4和挂浆机5,原动机与清淤排污泵和挂浆机能够相互联接和去除动力,联接和去除动力时船体密闭性不受影响。清淤排污泵4和挂浆机5水平放置,并能够绕固定位置点旋转,且隐藏于观景平台2下。
在船体1的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端角位置上设有拼接结构6,可用于锁桩或放链锚,从而将多个趸船进行纵向或横向摆放以组建成大型码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玮,未经孙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33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