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斗杆压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2455.0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6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晁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外合资沃得重工(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1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斗杆压套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掘机斗杆轴套压配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液压动力将轴套压入挖掘机斗杆轴孔中的压套机,属于工程机械安装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斗杆是挖掘机工作装置的重要部件,斗杆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与挖掘机铲斗、动臂铰接的轴孔,其上还设有摇杆、油缸连接轴孔,各轴孔中均设有轴套,以避免斗杆各轴孔和销轴磨损。目前轴套一般通过液氮冷缩法装配,轴套放在零下几十度的液氮罐中一段时间冷缩变形,再将冷缩变形后的轴套直接打进斗杆轴孔中,在常温下,轴套膨胀后与斗杆轴孔过盈配合连接成一体。这种装配方法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低、精度低,装配过程中容易造成轴套歪斜甚至损坏,同时液氮易挥发,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液氮,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装配精度高的斗杆压套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斗杆压套机,包括起吊机构、液压泵站、水平吊装在起吊机构上的压套油缸、挡块、两个轴套和两个压套,所述压套油缸通过液压管与液压泵站连接,压套油缸活塞杆一端伸出后穿过斗杆两侧待压轴套轴孔,两个压套和两个轴套分别套在压套油缸活塞杆上,两个轴套对称设置在斗杆两侧,且与斗杆两侧待压轴套的轴孔位置对应,两个压套对称设置在轴套外侧,所述挡块固定在压套油缸活塞杆一端端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斗杆压套机,其中所述起吊机构包括移动式吊架和吊机,所述移动式吊架包括移动底盘、下端与移动底盘固定连接的立杆和一端与立杆上端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压套油缸通过吊机水平悬挂在横梁上。其中所述压套为阶梯式压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压套油缸活塞杆的一次伸缩就可将两个轴套都压入斗杆两侧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起吊机构1、液压泵站2、水平吊装在起吊机构1上的压套油缸3、挡块4、两个轴套5和压套6,压套油缸3通过液压软管7与液压泵站2连接,压套油缸活塞杆31一端伸出后穿过斗杆8两侧待压轴套轴孔81,两个压套6和两个轴套5分别套在压套油缸活塞杆31上,两个轴套5对称设置在斗杆8两侧,且与斗杆8两侧待压轴套的轴孔81位置对应。压套6为阶梯式压套,其小端伸进轴孔81内,大端起到对轴套5的压入轴孔81时的定位作用,确保压套6完全压入轴孔81内,使得压套6轴孔81过盈配合与斗杆8固定连接。挡块4固定在压套油缸活塞杆31一端端头上,起到通过压套6推压轴套5的作用。
起吊机构1包括移动式吊架11和吊机12,移动式吊架11包括移动底盘111、一端焊在移动底盘111上的立杆112和一端焊在立杆112上的横梁113,吊机12为平衡式吊机,吊机12悬挂在横梁113上,可沿横梁113纵向移动,压套油缸3水平悬挂在吊机12的吊钩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先将斗杆8放在底架9上,通过调整吊机12的起吊高度和吊机12在横梁113的横向位置来调整压套油缸3的悬挂位置,使得压套油缸活塞杆31对准斗杆8两侧待压轴套轴孔81。启动液压泵站2,在压套油缸活塞杆31外伸后,先顺次套上1个压套6和1个轴套5,再将压套油缸活塞杆31穿过斗杆8两侧待压轴套轴孔81,然后顺次套上1个轴套5和1个压套6,并将挡块4固定在压套油缸活塞杆31端头上,接着压套油缸活塞杆31缩回,通过挡块4推动斗杆8一侧的压套6将轴套5压进斗杆8外侧内;压套油缸活塞杆31继续缩回,推动斗杆8横移,斗杆8另一侧轴套5被压套6压进压进斗杆8内侧内,直至斗杆8停止横移,完成斗杆两侧的轴套5的压配。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外合资沃得重工(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中外合资沃得重工(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2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切削力斜楔式自动辅助支撑装置
- 下一篇:铝母线焊接专用窄间隙MIG焊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