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1788.1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3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刘树林;刘吉成;翟宇毅;周晓君;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顶 式多工位拉压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属于实际工程中的多工位操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精确定位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基本上都采用单个门架通过桁吊移运的方式,完成多工位操作。桁吊方式移运门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安装对中困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通过千斤顶的支撑和微调作用,可以完成多工位的切换,且安装对中方便,结构紧凑,工作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中多工位切换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工位切换方便,结构可靠,支撑稳定的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横梁、一个工作台、一个动力油缸组件、一个上支撑柱、四个下支撑柱、一个旋转支柱和一个千斤顶支撑组件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一端与上支撑柱铰接,另一端与旋转支柱上端铰接,横梁中部安装有动力油缸组件;所述动力油缸部件由一个油缸经一个拉压传感器连接一个连接接头构成;所述上支撑柱底部通过销钉与一个下支撑柱顶部连接,所述四个下支撑柱下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连而沿旋转支柱周围均布;所述工作台上留有四个拉压井筒安装口,所述拉压井筒安装口沿旋转支柱周围均匀分布而分别位于旋转支柱与四个下支撑柱之间的中心点处;所述千斤顶支撑组件一端通过螺栓与旋转上支柱连接,并有支撑筋板,另一端通过销钉与横梁连接。
所述旋转支柱由旋转上支柱、旋转下支柱、支柱接头、轴承支杆、轴承座、推力轴承和压帽组成,所述支柱接头和轴承支杆使用螺纹连接,并使用紧定螺钉固定,所述轴承支杆通过推力轴承与轴承座配合,所述轴承座和压帽使用螺纹连接,所述轴承座通过螺纹与旋转下支柱连接,所述支柱接头通过螺纹与旋转上支柱连接,并用紧定螺钉固定。
所述千斤顶支撑组件由千斤顶底座、千斤顶、千斤顶压块和千斤顶上接头组成;所述千斤顶底部通过螺栓与千斤顶底座连接,所述千斤顶顶部配合千斤顶压块通过螺栓和千斤顶上接头连接;所述千斤顶底座(9)通过螺栓与旋转上支柱(3)夹紧连接,所述千斤顶上接头(5)通过销钉与横梁(2)铰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技术进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千斤顶支撑组件,可以省去通常使用的桁吊装置或液压动力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通过千斤顶的微调,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对中方便快捷。另外,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使用销钉连接,结构简单,受力均匀,定位精确并且工作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剖视图。
图中,1.油缸,2.横梁,3.旋转上支柱,4.拉压传感器,5.千斤顶上接头,6.千斤顶压块,7.拉压接头,8.千斤顶,9.千斤顶底座,10.上支撑柱,11.销钉,12.下支撑柱,13.支柱接头,14.轴承支杆,15.压帽,16.推力轴承,17.轴承座,18.旋转下支柱,19.工作台,20.拉压井筒安装口。
图2是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的三维线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实施实例1:参见图1和图2,本千斤顶式多工位拉压实验装置,由一个横梁2、一个工作台19、一个动力油缸组件、一个上支撑柱10、四个下支撑柱12、一个旋转支柱、一个千斤顶支撑组件等组成。所述横梁2一端与上支撑柱10铰接,另一端与旋转上支柱3铰接,横梁2中部安装有动力油缸组件;所述动力油缸部件由一个油缸1经一个拉压传感器4连接一个连接接头7构成;所述上支撑柱10底部通过销钉11与下支撑柱12顶部连接,所述下支撑柱12通过螺栓与工作台19固连而沿旋转支柱周围均布;所述工作台19上留有四个拉压井筒安装口20,所述拉压井筒安装口20沿旋转支柱周围均匀分布而分别位于旋转支柱和四个下支撑柱之间的中心点处;所述旋转支柱包括旋转上支柱3、旋转下支柱18、支柱接头13、轴承支杆14、轴承座17、推力轴承16和压帽15;所述旋转下支柱18通过螺栓与工作台19固连;所述千斤顶支撑组件由千斤顶底座9、千斤顶8、千斤顶压块6和千斤顶上接头5组成,所述千斤顶支撑组件一端通过螺栓与旋转上支柱3连接,并有支撑筋板,另一端通过销钉与横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17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