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9991.5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4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郑诚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3/16 | 分类号: | B65D63/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束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束带,特别是一种具有勾型结构的束带。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束带应用范围广泛,生活中常常有利用束带来固定或捆绑物品的场合,而因束带的使用方式简单、易于携带或存放、操作时安全性高等因素,对束带的使用需求广受社会大众的肯定。
公知的束带可分为固定式束带与可退式束带两种类型,基本概念皆为利用束带的卡合槽内的齿状结构与带体上的凸齿的结构相互啮合,以将束带内待捆绑物束紧固定,而方便被捆绑物的收纳之用。
一般可退式束带是指具有可将原本啮合于卡合槽内的带体顺利退出的结构。因此,可退式束带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一般使用于待捆绑物的单纯收纳,例如电源线的收纳等。
固定式束带则是其不具有可将原本啮合于卡合槽内的带体退出的结构。因此,使用固定式束带时,其束带的带体一旦穿入卡合槽而彼此啮合之后,束带的带体将会越拉越紧,惟有依靠剪断或破坏手段才可解除束带的束紧固定的功能,因此,固定式束带仅限单次使用。
为了因应市场对束带的大量的需求,束带的重点除了固定效果佳、易于收纳使用、让使用者能便利使用之外,设计构形单纯并且能方便大量生产等条件也十分重要,然而现在市面上的束带,当束紧固定待固定物后,往往会有多出的束带部分,使束带无法整齐的收纳且影响美观更造成固定物品时的困扰,如果希望剪除这些多出的束带部分,还需利用剪刀或其他工具有才能完成,大大了降低使用者操作时的方便性。
同时,部分市面上的束带设计结构复杂,还有需其他零件才能组装使用的情形,且束带制作成本也一直无法确实降低,种种问题都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据此,如何兼顾束带完好的固定效果,进而降低使用者操作时的困扰,并进一步提升束带使用后整体收纳时的质量,是现有束带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现有束带既有的缺点与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束带。束带包括一条状本体,此条状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设有呈规则排列的多个凸起部,条状本体的第一端具有固定部,而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在固定部上形成卡榫孔及卡榫条,且卡榫孔的宽度大于活动部的宽度;其中,条状本体的凸起部具有勾型结构,且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一固定方向,由此,当条状本体的活动部穿过卡榫孔后,至少一勾型结构与卡榫孔卡合,以达到固定效果。
其中,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第一端。
其中,所述束带为一热压合束带。
其中,所述束带)的材质为可挠性的塑料。
其中,所述活动部具有一平滑表面。
其中,穿过所述卡榫孔的所述条状本体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的多个凸起部的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与未穿过所述卡榫孔的所述条状本体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的多个凸起部的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彼此勾合。
其中,所述卡榫孔的宽度大于所述活动部的宽度。
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条状本体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带,此束带包括一条状本体,其中,条状本体的凸起部具有勾型结构,且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固定方向,由此,当条状本体穿过卡榫孔后,勾型结构可与卡榫孔卡合,使束带通过单一结构就能达到完整束紧待捆绑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带,此束带包括一条状本体,其中,条状本体的凸起部具有勾型结构,且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固定方向,而条状本体的第一表面可反折,且配置于第一表面的各凸起部,其勾型结构彼此可相互勾合,由此使用者可将束带超出卡榫孔过多的部分将以反折并与此束带未超出卡榫孔的部分加以重迭结合,使其不至于有多余的束带产生,加强束带使用时的安全性及整齐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合制成束带,,使其在制造时可快速大量生产以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束带相较于已知的束带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束带可达到完整束紧待捆绑物的效果,能提升保存待捆绑物的便利性及收纳时的质量,用户可将束带超出卡榫孔过多的部分将以剪除或反折并与此束带未超出卡榫孔的部分加以重迭结合,使其不至于有多余的束带产生,加强束带使用时的安全性及整齐度,同时利用热压合制成,可使生产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的组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9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