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高扭矩电控硅油离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49539.9 | 申请日: | 2012-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3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叶舟;张春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7/04 | 分类号: | F01P7/04;F16D35/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 地址: | 3252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扭矩 硅油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确切说是安装在发动机与风扇之间传递动力的高精度高扭矩电控硅油离合器。
背景技术
电控硅油离合器是应用于汽车冷却系统中,安装在发动机与风扇之间传递动力的部件,其功能是实现发动机与风扇之间动力传递过程的啮合或脱开。
现有电控硅油离合器的结构主要包括有与发动机风扇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轴、固定连接在主动轴上的主动板;与风扇固定连接的壳体和前盖;前盖内形成有刮油凸,前盖内固定从动板、从动板与前盖之间的储油腔、从动板上的硅油进油孔,从动板与壳体之间的工作腔;感温圈控制的阀片;硅油离合器的啮合或脱开,是靠安装在离合器前端由温度传感圈来控制,温度传感器感知由前方散热器吹来的热风温度来判断冷却水的温度,从而产生机械变形达到控制离合器啮合或脱开的目的。现有结构的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主动板与前盖上硅油回油孔处的刮油凸之间存在间隙设计(大约0.1mm-0.3mm),致使回油压力低,回油速度慢,回油时间长,部分硅油不能及时回到储油腔内,离合器不能进行较为精确的控制,导致硅油离合器在长时间过热状态下运转;2)由于硅油离合器脱开、啮合时间过长,硅油在工作腔内长时间摩擦,导致硅油过热,粘稠度下降,致使高转速上不去,低速下不来;3)由于上述缺陷,为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离合器在进行热风温度设定时只能提前啮合或滞后脱开,这样降低了发动机工作的经济性,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主动板与前盖上硅油回油孔处的刮油凸之间0间隙设计,回油速度快、控制精度高以及结构简单的电控硅油离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高扭矩电控硅油离合器,包括有壳体、前盖、主动轴、主动板、从动板,感温圈、阀片,前盖与壳体连接形成安装腔,前盖内形成刮油凸,安装腔内设置主动轴、主动板、从动板以及阀片,所述主动轴安装在壳体上,主动板安装在主动轴上,前盖内固定从动板,从动板上设有硅油进油孔,从动板将安装腔分为工作腔和储油腔,位于从动板与壳体之间的工作腔,位于从动板与前盖之间的为储油腔,前盖位于工作腔边缘设有硅油回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在硅油回油孔处的刮油凸上开设有回油挡块放置槽,回油挡块放置槽内嵌装有回油挡块,回油挡块高度高于刮油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回油挡块放置槽为方形槽,相应的回油挡块为与回油挡块放置槽适配的方形块。
再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挡块放置槽为呈底部大上部小的梯形槽,相应的所述回油挡块为与回油挡块放置槽适配的梯形块。
再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盖在硅油回油孔处的刮油凸周向外缘延伸有三角形的回油孔引向角块,回油孔引向角块的顶角处设置硅油回油孔。
再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回油挡块为聚氨酯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改变高精度高扭矩电控硅油离合器的基本结构,容易设置改进。在前盖上硅油回油孔处的刮油凸上设回油挡块,回油挡块的高度高于刮油凸,使得装配后回油挡块与主动板之间能够紧密接触,消除了主动板与刮油凸之间的设计间隙,提高回油压力,使回油速度加快,加快硅油的循环速度,提高高精度高扭矩电控硅油离合器的灵敏度和控制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前盖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95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