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射光电传感器成角度安装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8610.1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4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董维来;孙红喆;刘海珊;孙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源天晟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2 | 分类号: | G01V8/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塘沽区天津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射 光电 传感器 角度 安装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覆水太阳能硅片检测时的可防止水滴干扰检测结果的新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硅片清洗加工过程中,硅片表面覆有水膜,而对其进行搬运传送过程中对硅片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检测传感器放置于运动中的硅片的上方或者下方,如采用传统的光电对射式传感器安装形式时,就会发生水滴滴落或者飞溅到传感器检测头上的情况,造成水珠将光线散射,从而造成光电传感器的误判断。这就要求采用其他方法以排除水滴干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有效避免了水滴对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影响对射光电传感器成角度安装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对射光电传感器成角度安装检测装置,它包括传感器安装座,在所述的传感器安装座上安装有对射光电传感器,所述的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呈0度到180度角度设置,所述的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发出的入射光线与所述的入射光线经过硅片表面反射后进入对射光电传感器的接收端的反射光线相交于待检测硅片底面一个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有效避免了水滴对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对射光电传感器成角度安装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装置是利用反射原理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对射光电传感器成角度安装检测装置,它包括传感器安装座2,在所述的传感器安装座上安装有对射光电传感器,所述的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3和接收端4之间呈0度到180度角度设置,所述的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发出的入射光线与所述的入射光线经过硅片表面反射后进入对射光电传感器的接收端的反射光线相交于待检测硅片底面一个点以使所述的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3发出的入射光线经过硅片1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能够进入对射光电传感器的接收端4。
考虑到检测距离及检测精度等因素,优选的所述的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3与接收端4之间的夹角为40度到100度之间。
附图所示,1为被检测硅片,检测时为湿态,上下表面均覆有水膜;7,5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6为反射点。
其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所示:实际使用中传感器的位置,使其发射光线到达硅片表面后,再反射到光电传感器的接收端。硅片在传感器上方或者下方经过时,对射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发出的光线,到达硅片表面,根据入射角度等于反射角度的规律,设定硅片距离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距离,这个距离需要根据安装角度进行计算得出,让经过硅片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恰好进入对射光电传感器的接收端,这样光电传感器的控制元件检测到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判定此时有硅片经过。当没有硅片时,光线不能反射进入接收端,从而判定此时没有硅片。但是在硅片经过传感器时,其表面附着的水滴在惯性的作用有可能下滴落到传感器上或者飞溅到传感器上,如果不是采用本装置的安装形式的对射光电传感器,就会有水珠落在某一个光电传感器的光电头上的可能,这样水珠产生的反射和散射光线,会造成传感器的误判,即使硅片移开传感器时,仍然会有光线进入接收端,从而会发生将无料状态判断成有料状态的问题。采用本装置时,由于本装置中传感器是倾斜安装的,即使水滴落在任何一个对射光电传感器表面后都回迅速落下流走,同时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3和接收端4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基本可以杜绝一个水滴同时停留在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3和接收端4上的情况,同时即使水滴落在对射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3和接收端4上,由于发射端和接收端存在40—100度的夹角,也不会再有光线干扰接收端,这样的设计,就基本完全避免了水滴对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干扰,就不会存在水滴影响光电传感器的误判断情况。以上是以表面覆水太阳能硅片作为对象对本检测安装结构进行的说明,其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覆水物体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源天晟光伏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源天晟光伏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8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闭式热风循环密集烤房
- 下一篇:一种手机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