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吸收回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47958.9 | 申请日: | 2012-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4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魏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利国 |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9/00;F28F1/12;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7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吸收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吸收回收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制品熔化封接余热吸收回收器,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保温瓶胆规模化生产加工中熔化封接工序的余热吸收回收器,也可用于玻璃仪器、玻璃器皿等玻璃制品熔化封接、退火工序的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玻璃器皿、玻璃仪器、保温瓶胆、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等玻璃制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均需要用火焰将玻璃熔化或软化后进行成型或封接,其中大部分热量以气流的形式作为余热被浪费掉,特别是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保温瓶胆等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玻璃制品,从毛坯切割下料、拉底、拉尾、结尾、封口、退火等工序热量损失非常大,也便于回收利用,我国是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生产大国、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是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核心元件,太阳能真空管集热管、热水器以其优良的性能、低廉的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太阳能真空管生产的各工序均要消耗大量的燃气,其中大部分的热量成为余热,如果将其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目前还没有针对玻璃制品熔化烧结的余热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的解决玻璃制品熔化封接生产中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制造方便、通用性强的余热吸收回收装置,解决玻璃制品熔化封接、退火等生产工序余热回收的问题,在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的原则下即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也改善了工作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吸收回收器,该余热吸收回收器设置有余热入口、余热出口、余热流道、换热区的余热回收器壳,安装在余热回收器壳内的余热吸热器,安装在余热流道处的调节阀及分别固定在余热回收器壳上的余热入口、余热出口处的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
余热回收器壳由外壁、内壁、及夹裹在内壁、外壁之间的保温层组成。
余热回收器壳的外壁、内壁采用机械强度好的材料制作,保温层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余热回收器壳内靠近余热入口处的区域称为换热区,用来安装余热吸热器,靠近余热出口处的区域称为余热流道,用来安装调节阀。
所述的余热吸热器由导热管及固定在导热管上的吸热片组成。
导热管、吸热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
吸热片连接在导热管表面。
余热吸热器的端部分别为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
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制作成法兰或螺纹,用以连接输送管道,以便将余热吸热器吸收的热量利用导热介质通过输送管道传送至用热换热器。
调节阀安装在余热流道处。
调节阀制作成闸板阀或蝶阀。
入口接头、出口接头分别固定在余热回收器壳的余热入口端和余热出口端,用以所述余热吸收回收器的安装和废气管道的连接。
入口接头、出口接头制作成法兰型。
附图说明
图1余热吸收回收器结构示意图
图2余热吸收回收器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余热入口,02余热回收器壳,02-1外壁,02-2保温层,02-3内壁,03余热吸热器,03-1导热管,03-2吸热片,04导热介质出口,05出口接头,06余热出口,07余热流道,08调节阀,09换热区,10导热介质入口,11入口接头,12火焰,13工件,14输送管道,15热循环泵,16用热交换器,17余热废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1、将所述余热吸收回收器安装在玻璃熔化封接工件13的上方,余热入口01对正火焰12;
2、将所述余热吸收回收器的余热出口06用出口接头05与余热废气管道17连接;
3、将所述余热吸收器的导热介质出口04、导热介质入口10分别通过输送管道14连接热循环泵15和用热交换器16;
4、将所述余热吸收器、输送管道、用热交换器、导热循环泵内充满导热介质;
5、启动导热循环泵,推动导热介质流动循环;
6、点燃玻璃熔化封接设备上的火头生产,余热气体从余热入口进入所述余热吸收回收器,热量被余热吸热器吸收,废气经过余热出口经过废气管道排出,余热吸热器吸收的热量,通过余热吸热器内导热介质的循环,传送至用热交换器;
7、调节调节阀,控制余热气体流速,达到余热回收量最大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利国,未经魏利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79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孔的同轴度检具
- 下一篇:背对背折合空心轴铰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