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池异味气体封闭收集无害化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4521.X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杜新辉;高海成;刘杰;杨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锄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1/00 | 分类号: | E03F11/00;E03F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异味 气体 封闭 收集 无害化 排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生异味气体的池体封闭收集无害化排放系统,尤其是污水池异味气体封闭收集无害化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污水池多为开放式,敞露的液面常常散发异味气体,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敞口的污水池在雨季期间汇集大量雨水,增加了污水处理量,有悖雨污分流的原则。常规的做法是采用钢结构支撑架和防雨布等覆盖材料,控制异味气体向周边扩散,但该常规做法成本高,对于跨度大和不规则池体较难施工。一些污水池上方采用HPDE土工膜作为浮动盖,仅实现了对异味气体密闭收集,未做任何处理即排入大气中,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污水池异味气体处理成本高、应用受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池异味气体封闭收集无害化排放系统,该系统对池体密闭后,收集异味气体至无害化处理装置处置后排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污水池顶面覆盖一层HDPE材质的柔性浮盖膜6,膜四周与池壁密封相连,使其可以在安全水位内随着污水水位的涨跌自由起落;在柔性浮盖膜6与池面形成的闭合腔壳体内,池内产生的气体通过重力压管3、浮动模块4和气体收集管网2导排至无害化处理装置7处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无害排放。主体为密封池体的HDPE柔性浮盖膜(6),清淤检查孔(1)和重力压管(3)设置在柔性浮盖膜(6)上方,柔性浮盖膜(6)下方布置浮动模块(4)和气体收集管网(2)。布置重力压管(3)、浮动模块(4)和气体收集管网(2),形成高效、完整的气体收集导排系统。导排出的异味气体通过气体引出管(5)收集至无害化处理装置(7)处置后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遏制污水池异味气体扩散,防止雨水引起的污水处理量增加,高效收集异味气体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安全排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清淤检查孔,2.气体收集管网,3.重力压管,4.浮动模块,5.气体引出管,6.柔性浮盖膜,7.无害化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柔性浮盖膜6是将HDPE土工膜浮在水面,四周与池壁密封连接,形成密闭空间的水面覆盖体,可随污水水位的涨跌自由起落。柔性浮盖膜6是整个异味气体封闭收集无害化排放系统中的关键部位。
在柔性浮盖膜6上设置清淤检查孔1,污水池底部需要清理淤泥时,打开清淤检查孔1及时清除淤泥。
为保证柔性浮盖膜6的稳定性,平衡柔性浮盖膜6所受浮力以及防止大风使污水池表面形成负压将膜吸起,在柔性浮盖膜6上部合理布置重力压管3,使柔性浮盖膜6上雨水汇集至最低点。膜上雨水汇集量过大时,可通过池外提升装置将雨水排出。
在柔性浮盖膜6下布置浮动模块4和气体收集管网2导排池内产生的异味气体,避免柔性浮盖膜6形成鼓包。浮动模块4、气体收集管网2和重力压管3共同作用,在膜下形成中间气体通道;利用中间气体通道之间密闭空间的气体自然压力,由气体收集管网2的集气花管主管和支管收集、导排异味气体。异味气体排出后通过气体引出管5引至池外的无害化处理装置7处置,最后自动或手动燃烧排放。气体燃烧在燃烧罩中进行,无明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锄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锄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45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振动频率的新型腐蚀探头及其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压差式光纤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