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冷凝水净化循环温湿度控制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2038.8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3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项欢;夏凤毅;杨帆程;郑思航;盛成龙;田烨;骆爽爽;詹胜超;叶偲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F24F6/04;F24F1/42;F24F11/02;C02F9/04;C02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冷凝 水净化 循环 温湿度 控制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室内空调冷凝水循环加湿保湿温湿度一体化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每到夏天,炎热的天气导致人们不适。因此空调是城市家庭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器。但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空调排出水的方式多为排往下水道或者直接把水管挂在建筑物外面,这种排水方式既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又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我们所使用的空调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下降,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就会感觉不适。要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还需要配合空气增湿器,使用空气增湿器又会带来经济和能源浪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兼顾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就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空调冷凝水增加了室内空气湿度并对设定湿度进行保持的功能,解决了空调冷凝水循环再利用问题;同时又能供室外机降温的系统。整个装置大大提高了冷凝水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效率,很好的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空调冷凝水净化循环温湿度控制一体化装置,包括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设置有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湿度探测装置连接控制器,所述空调本体侧面接有冷凝管,空调前方下部设有引流水汇集槽,汇集槽下部设置有净水室,所述净水室包括过滤吸附装置和离子交换器与净化水储水箱,冷凝管接入过滤吸附装置,储水箱内装有引流泵,引流泵将水引流通过滴水管将水均匀滴到湿帘上,多余的引流水流入汇集槽,所述汇集槽上方覆盖有湿帘,湿帘处于空调本体出风口下方,汇集槽底部设有通往过滤吸附装置的汇集槽。
优选的,所述滴水管为一导管,该导管设置在汇集槽后侧的部分均匀开有滴水孔。这样的结构确保湿帘上形成水膜,水的蒸腾效果最好。加速湿度提升速度。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还连接有带阀门的外部进水管。当湿帘上水分消耗过快,冷凝水供给不足时,需要通过外部进水确保净水室中有足够的水可引流到湿帘。
优选的,所述净水室侧面设有溢水导出管,所述溢水导出管连接到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这样在夏天冷可以利用过多的凝水对室外机进行降温,提高空调制冷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优选的,所述净水室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到外部进水阀门,液位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净水室内水位,以确保在冷凝水不足时通过外部进水管进水。
优选的,所述所述过滤吸附装置、离子交换器及净化水储水箱之间内部为联通,所述过滤吸附装置为插接件。这些是提高净水室内水质的附属设备,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进行配置。
优选的,所述汇集槽和净化水储水箱相互分离,汇集槽为可拆卸结构。作为家庭用户,由于净化水储水箱和汇集槽均占用较大的室内空间,因此当不使用时可以将汇集槽拆卸下,净化水储水箱可以推至墙边,作为简单的储物柜或者净水器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所述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优点:在原有空调保温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把空调冷凝水回收经净化后排到固定于空调出风口前的有特殊结构的汇集槽,利用风能使空调水蒸发到空气中以达到给空气增湿的效果,通过红外湿度探测器实时探测室内空气湿度,并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湿帘水的流动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预先设定的人体适宜的范围内,完成了对室内空气温度与湿度一体化控制与保持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净水室所连接的溢水导出管引到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片上,提高散热能力和制冷效率,降低压缩机负载,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水排放与资源浪费,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了人们室内生活条件对人体健康益处颇多,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冷凝水净化循环温湿度控制一体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冷凝水净化循环温湿度控制一体化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20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